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还有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儒家修行其实就是这个意思,理论加上实际,任何人都可以。
释家修行基本也是差不多,他有渐悟和顿悟两种说法。
渐悟就是读着读着一点点就明白了,另外一个顿悟则是,读着读着突然就明白了,这个跟儒家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差不多。
唯有道家不同,不明白,无论如何都不会明白,甚至连下一步都进行不了。
这个弊端其实跟道家经义有关联。
道家经义,很多是俗世红尘看不到的东西。
说他是前人意会其中也好,说他赋予传说也罢,反正多是想象中的东西,神神怪怪的。
悟性超群的,一见即明,天资鲁钝的,百看不明。
不说里面那些传说神话中故事赋予的精微道义,就说经文吧。
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一百个人看了,能有数百种说法,每一种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任谁听了都感觉有道理。
可按照自己领悟的修行下去呢?
天知道会修出什么玩意来。
这时,功法如何就要看师傅的本事了。
此时傅一搏苏久文手中厚厚的两本秘籍,还泛着淡淡的墨香,显然是穆丰刚刚书就完成的。
傅一搏苏久文接过秘籍,心热热的。
可他们却不知道,这三个月穆丰是如何的劳累。
默写经文加上注释,对穆丰来说其实并不难,难的是首页那两幅画。
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