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青铜鼎内,袅袅青烟缓缓腾起,似游龙般蜿蜒缭绕在议事殿那雕刻精美的蟠龙柱间。
然而,这轻柔的烟雾,却丝毫无法驱散殿内仿若实质的凝重气氛。
三十余名身着朝服的老臣,神色肃穆,双手紧持竹简,整齐划一地跪在丹墀之下,仿佛一尊尊沉默的雕像。
为首的御史大夫公孙贺,一头白发在微微颤抖,声音中满是悲愤,仿若杜鹃啼血:“陛下!公子扶苏与那妖人苏恪,竟推行离经叛道之策,擅自设立商会,扰乱我大秦法度,又大兴土木建造书院,蛊惑民心。长此以往,我大秦万世基业,必将岌岌可危啊!”?
龙椅之上,秦始皇微微眯起双眼,那深邃的目光仿若夜空中的寒星,冷冷扫过殿下噤若寒蝉的群臣,最终如利箭般落在立于阶下的扶苏身上,声如洪钟般问道:“扶苏,你对此作何解释?”?
扶苏身姿挺拔,上前一步,腰间玉佩相互碰撞,发出清脆声响,恰似他此刻坚定的决心:“儿臣以为,变革乃大势所趋,不可阻挡。这商会之设,能促进商贸流通,兴商税之利,充盈我大秦国库;而书院建成,则可培育天下英才,为社稷之根基添砖加瓦。苏先生虽来自异乡,然其胸中所学,皆是经世致用之才,所献之策,对我大秦而言,实乃百利而无一害。”?
“荒谬至极!”公孙贺猛地抬起头,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之上,瞬间磕出血痕,那斑斑血迹,宛如他心中对古法的赤诚,“古法不可废!昔年商鞅变法,虽使秦国一时强盛,却也埋下了祸根。公子今日之举,难道是要重蹈覆辙吗?”?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议论声骤起,如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层浪。
胡亥一派的官员们纷纷附和,一时之间,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苏恪静静地站在扶苏身侧,手心悄然沁出冷汗。
他心中清楚,这场辩论的胜负,绝非仅仅关乎书院的存亡,更如命运的天平,决定着后续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正暗自思忖间,忽觉一道阴鸷冰冷的目光,如锋利刀刃般扫过自己。
他下意识抬头望去,只见胡亥慵懒地倚在廊柱旁,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冷笑,那眼神中满是嘲讽与敌意。?
“陛下,臣请先呈一物。”苏恪深吸一口气,踏出坚定的一步,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帛书。
这帛书乃是他连夜挑灯整理而成的《古今税制对比》,其中详细记录了历代税收制度的优劣,以及商会制度若推行,能为大秦带来的丰厚收益,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期望。?
秦始皇抬手示意,一旁的宦官急忙上前,双手恭敬地将帛书呈上。
随着帝王目光缓缓下移,殿内瞬间鸦雀无声,众人皆屏气敛息,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良久,秦始皇缓缓开口道:“苏恪,你既言书院可育人才,可这天下学问,向来都是贵族子弟修习之事,为何你却要广纳寒门子弟?”?
“陛下,”苏恪深吸一口气,平复内心紧张,昂首答道,“贤才岂分贵贱?昔年姜子牙垂钓渭水之畔,怀才不遇,却终遇明主,成就霸业;百里奚身为奴隶,却以满腹才学,助主成就春秋大业。若我大秦能打破门第之见,广开贤路,必能网罗天下英才。届时……”他故意微微停顿,目光如电,扫过胡亥等人,“无论是治国安邦,使百姓安居乐业,还是开疆拓土,扬我大秦国威,都将无往而不利。”?
胡亥脸色瞬间微变,怒目圆睁,正要开口反驳,却被秦始皇抬手制止。
帝王微微摩挲着案上的帛书,陷入沉吟,片刻后,沉声道:“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散朝之后,苏恪与扶苏刚刚踏出宫门,便有一名侍卫神色匆匆,快步跑来,单膝跪地,高声禀报道:“公子!城郊书院工地突遭袭击,数名工匠身受重伤,建筑材料也被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