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秋夜潮湿闷热,苏晚晴站在气象科的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框上斑驳的油漆。远处的嘉陵江在月光下泛着幽暗的光,像一条沉睡的巨蟒。三天前从夜莺那里获得的情报仍在她脑海中回荡——日军将在72小时内实施毒雨计划。
苏科长,这是今天的云层分析报告。年轻的技术员小李推门而入,打断了她的思绪。
苏晚晴接过文件,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数字和图表上。作为军统潜伏在日军重庆气象科的特工,她必须表现得与往常无异。但当她翻到最后一页时,瞳孔骤然收缩——那是一份加密的降雨弹发射参数表,落款处赫然盖着绝密的红色印章。
这是?
刚从参谋部送来的,说是需要您复核气象数据。小李压低声音,听说和明天的特别行动有关。
苏晚晴的手指微微发颤。她太清楚这所谓的特别行动意味着什么——日军将在降雨弹中装入新型气溶胶毒剂,借西南季风将死亡洒向重庆的每一个角落。
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她平静地说,直到门关上才允许自己深吸一口气。
窗外,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她苍白的面容。时间不多了。
与此同时,在重庆郊外一处废弃的纺织厂内,程岩正蹲在一堆锈迹斑斑的机器旁,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检查手中的图纸。十五岁的他肩头已扛起了远超年龄的重担——带领铁血童子军破坏日军的战争机器。
岩哥,确认了。一个瘦小的身影从通风管道滑下来,是小豆子,他们中最灵活的侦察兵,汉阳兵工厂西侧确实新增了一条生产线,守卫每两小时换一次岗。
程岩点点头,将图纸铺在地上。那是他们从汉奸周世昌那里借来的兵工厂平面图,上面用红笔圈出的区域正是降雨弹引信组装车间。
明天凌晨三点行动。程岩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大壮负责切断电路,小梅布置烟雾弹,我和小豆子进入车间安装炸药。
但那里至少有二十个鬼子...小梅咬着嘴唇,她只有十四岁,是队伍里唯一的女孩。
程岩拍了拍她的肩膀,从怀里掏出一枚生锈的童子军徽章,记得我们的誓言吗?
誓死保卫家园。三个声音同时低语,在空旷的厂房内回荡。
第二天清晨,苏晚晴早早来到气象科。办公室空无一人,正是行动的最佳时机。她轻车熟路地打开保险柜,指尖在成排的文件夹中搜寻着目标——气象密码本。有了它,就能修改日军降雨弹的投放坐标。
就在她即将触碰到那本蓝色封面的册子时,走廊突然传来脚步声。苏晚晴迅速关上柜门,转身假装整理桌上的文件。
苏科长这么早?进来的是日本气象专家佐藤健一,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精明的光。
佐藤先生。苏晚晴微笑颔首,想提前处理一些数据。
佐藤走近,目光扫过她微微泛红的指尖——保险柜密码盘留下的痕迹。听说您对季风研究很有见解,正好参谋部需要一份重庆上空逆温层的分析报告。
这是个试探。苏晚晴心跳加速,但面上不显:当然,我下午就能准备好。
当佐藤终于离开,苏晚晴才发现后背已被冷汗浸透。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她必须冒险再次尝试。
午休时分,趁着大多数人都去食堂,她终于成功取出了密码本。躲在女厕隔间里,苏晚晴用微型相机一页页拍摄,手指因为紧张而不断颤抖。突然,门外传来日语交谈声——是佐藤和宪兵队的军官。
...密码本必须严加看管,降雨坐标今晚就要最终确定
苏晚晴屏住呼吸,将相机藏入内衣。脚步声在门外徘徊,她甚至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终于,声音渐渐远去。
她长舒一口气,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密码本必须在天黑前归还,而修改坐标的工作更是危险重重。
夜幕降临,程岩和他的小队已潜伏在兵工厂外的灌木丛中。远处探照灯来回扫射,将铁丝网照得雪亮。
记住,爆炸后立即按撤退路线分散,明早在老地方集合。程岩最后一次叮嘱,目光扫过每张稚嫩却坚毅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