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认字的吗?”
“啊---”
赵清虎一句话,一个要求,就把那管事的问懵了。
要认字的?这寻常百姓,一百个人里面也抓不出一个能认字的。
你要从奴隶中找能认字的,岂不是大海捞针?
看管事的表情,赵清虎有些失望。
“其实是有的。”
赵清虎脸色一变,有?有你不说?犹犹豫豫的,那这绝对有麻烦。
“有麻烦的我可不要,我就是个农家富户,可扛不住事情。”
“可不敢,客人您误会了,真有麻烦也到不了咱们清水镇这穷乡僻壤啊。”那管事的见赵清虎误会了,立马改口。
“那你说说。”
“有个半大少年,他会读书识字,家道中落,这才成了奴仆,可他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说是要一起。”
“叫出来我看看。”
都成了奴隶了,还顾念着自家弟弟妹妹,人品应该不错,关键是能读书识字啊,这在古代绝对是稀缺性人才。
管事的挥了挥手,立马就有人把兄妹三人带了过来。
虽然落魄了,身上邋遢了,但是那少年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腰板站得笔直,似乎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一样。
再看他弟弟妹妹,妹妹大一点,应该是过了十岁,弟弟有些小,才五六岁。
“你认字,能读能写吗?”赵清虎问道。
“回禀老爷,我识字,也能读能写,家里条件还好的时候,我上了几年私塾。”
“为何家道中落啊?”
“父亲染上了赌瘾,娘亲一病不起,家里这才维系不下去的。”
赵清虎看向管事的,对方会意,立马开始报价。
价格不高,但是绝对不低。
少年需要二十两银子,他那妹妹十五两,弟弟是个拖油瓶,十两银子。
“有点贵啊。”
管事笑了,“您这话说的,能读书识字的,千里挑一啊!而且兄妹两个都快成年了,到时候就是壮劳力啊。这小娃娃别看小,也是启蒙了的,日后是个好苗子。”
“这样,我还要两个看牲口的,要一个厨娘,两个壮劳力,跟他们说清楚,我家是农家,跟我回去后可不是享福的,要下地干活的,厨娘要负责二十多人的每日吃食。”
管事的闻言,亲自下去了。
不一会,他就带着人过来了。
一共六个人,看得出来,有一家子是四口人,两个年轻夫妇,一对儿女。
此外两人,一个半大老头,另外一个年纪也不小,应该有小四十。
“客人您看,这是谢娘子,她会一些厨艺,她丈夫也是壮劳力。此外,这是余老头,是个退下来的老兵,好在手脚都是全乎的,看牲口是个好手。这是吴树根,家里面遭了灾,逃难过来,全家只剩下他一人,自卖自身求一个温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