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训练是枯燥的,甚至是磨人的。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但秦平在这种枯燥和磨砺中,却逐渐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感觉。他开始理解,什么是军纪如铁,什么是令行禁止。也开始明白,一个合格的军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身体,磨砺自己的意志。
他知道,这只是军旅生涯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也还很多。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那个神秘的签到系统,他一定能在这片绿色的军营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随着队列训练的深入,秦平对体能强化液的效果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他发现,这种强化液并非像他最初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一次性的体能爆发,而是在持续不断地、潜移默化地改善着他的身体基础。
每天的队列训练,强度都很大。站军姿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踢正步、走齐步,一练就是大半天。训练结束后,大部分新兵都累得东倒西歪,回到宿舍倒头就睡,连晚饭都不想吃。
秦平也感到疲惫,肌肉酸痛,汗流浃背。但是,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恢复速度比其他人快得多。
晚饭后,当其他新兵还在为第二天的训练发愁,抱怨身体吃不消的时候,秦平已经感觉自己的体力恢复了大半。他甚至还有精力去回忆白天训练的动作要领,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标准。
这种快速恢复的能力,让他在高强度的训练中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和注意力。
当其他人因为疲惫而动作变形、精神涣散的时候,秦平依然能够集中精力,努力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他的队列动作,也因此显得更加标准、更加迅速、更加富有节奏感。
李铁班长不止一次在队列训练中,将秦平叫出列,让他给全班做示范动作。
“都看清楚了,秦平的动作,标准,有力,协调。你们要向他学习。”李铁班长指着秦平,对其他新兵说道。
秦平站在队列前,一丝不苟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他能感受到来自战友们羡慕和钦佩的目光,也能感受到班长目光中那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许。
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体能强化液的帮助。这个神秘的系统,正在以一种他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悄悄地改变着他。
除了队列训练,新兵连的生活也是集体化的。十几个人同住一个宿舍,同吃一锅饭,一同训练,一同学习。
秦平的性格相对沉稳内敛,不喜张扬,但乐于助人。在最初的几天里,他默默地观察着新兵班里的每一个战友。
班里有几个是从大城市来的青年,穿着打扮都比较时髦,说话也带着一股子优越感,偶尔会耍些小聪明,对枯燥的训练有些不耐烦,但脑子转得快,接受新事物也快。
也有几个是从偏远农村来的小伙子,皮肤黝黑,性格憨厚朴实,不太爱说话,但能吃苦耐劳,对部队的纪律和命令,有着近乎本能的服从。
还有一个叫王小虎的,瘦瘦弱弱的,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像个书生,队列动作总是慢半拍,经常被班长点名批评。
秦平看王小虎总是因为动作出错而挨训,心里也替他着急。在一次训练间隙,秦平主动走到王小虎身边,小声地对他说:“小虎,你的摆臂幅度可以再大一点,踢腿的时候,注意脚尖绷直,身体重心要稳住。”
说着,他还亲自给王小虎示范了几个动作要领。
王小虎感激地看着秦平,红着脸说道:“谢谢你,秦平。我,我就是身体不太协调,总是跟不上。”
“没关系,多练练就好了。有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秦平微笑着说道。
从那以后,秦平经常会在休息的时候,主动帮助王小虎和其他几个动作不太规范的战友调整姿势,讲解要领。他的耐心和友善,以及在训练中展现出的过硬素质,逐渐赢得了班里大部分战友的初步认可和尊重。
大家开始主动与他交流,向他请教问题。宿舍里的气氛,也因为这种互助而变得更加融洽。
秦平也开始慢慢体验到集体生活的甘苦。有训练的艰辛,有纪律的约束,但也有战友之间朴素的情谊,有共同进步的喜悦。他感觉自己正在一点点地融入这个全新的集体,开始真正成为一名新兵。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新兵连的队列训练已经进行了大半个月。新兵们的队列动作,从最初的歪歪扭扭,也逐渐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这天下午,队列训练结束后,李铁班长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宣布解散,而是将全班带到了连队的学习室。
学习室不大,墙上挂着几幅军事地图和英雄模范人物的画像。正面墙上,悬挂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十二个醒目的大字。
“同志们,从今天开始,我们除了进行队列训练,还要开始学习射击理论知识。”李铁班长站在讲台前,表情严肃地说道。
听到“射击”两个字,新兵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兴奋和期待的表情。对于每一个向往军营的年轻人来说,真枪实弹的射击,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训练科目之一。
“在进行实弹射击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包括枪械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射击的动作要领,以及最重要的,射击场上的安全守则。”李铁班长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李铁班长详细讲解了部队现役的自动步枪的各个部件名称、作用原理、以及分解结合的方法。他还利用挂图和模型,演示了卧姿、跪姿、立姿等不同射击姿势的动作要领,强调了据枪、瞄准、击发三个环节的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