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乐意吃,下午我想再买点儿。”
原来这样,苏锦绣脑海里闪现过赵凤兰说的话。
“可以去我家,下午不一定能有,但是能给做,一炉十斤。”
“你买不了那么多,就等明天早上,或者找人凑凑。”
“自己带鸡蛋白面白糖,加工一斤五个鸡蛋三两白面二两白糖,别的东西我那里有,给用上,加工费一斤五毛。”
那人一听,掰着指头算了算,自己带东西去更合算。
“成,你留个地址。”
。。。
临近中午,苏锦绣从机械厂家属院离开。
竹篓里还剩下一半没卖掉。
苏锦绣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落差的。
好在但凡是尝过的都买了。
下午准备去轧钢厂家属院那边再转转,苏锦绣坐在路边,吃了三个糟子糕垫肚子。
着急把东西卖掉,她没心思休息。
“锦绣妹子。”
赵凤兰在街边拦住她,“今儿咋没去我们家属院啊?昨天老些没买到糟子糕的,今儿都还等着那。”
苏锦绣眼睛一亮,感激的抓住赵凤兰胳膊。
“凤兰姐,谢谢你啊。”
“客气啥,不是外人,走走,我去你家一趟,邻居妹子说你来机械厂家属院了。”
她看了苏锦绣的竹篓一眼,“还有多少?”
“十斤,这边不太好卖。”苏锦绣实话实说。
赵凤兰点点头,“做买卖就是运气,刚开始,你这挺好了。”
俩人一起往服装厂家属院走,问过才知道,赵凤兰把孩子交给了那个热心大姐看着,然后出来找的她。
苏锦绣更是感激,别的东西没有,糟子糕聊表心意。
赵凤兰跟那热心大姐都不收,让她不要见外,来日方长。
服装厂家属院这边的人消耗能力就是强,才来就抢空,还有两个没排上号儿的。
苏锦绣趁机给自己打招牌,“大伙儿想今天吃到现成的,可以现做,就是最少凑十斤,十斤一炉,我给加加急。可以自己带鸡蛋白面什么的,也可以不带。”
“啥意思?我们能吃到刚出炉的?”赵凤兰惊讶地问。
苏锦绣笑着点头,“是啊,我请了老师傅教了我,糟子糕能自己做了,家里有烤箱,这些都是自己做出来的。”
“哎呦大妹妹,你这可了不得!”赵凤兰竖起大拇指。
俩人一唱一和,其余人除了佩服苏锦绣,都没怀疑她的话。
这东西跟县城供销社卖的就是不一样,不是省城传过来的,还能是做梦学会的不成?
有人关注的重点不在这儿,“自己带,是不是能便宜?”
“对,但是凑十斤的时候,每家都要互相监督,别以次充好,影响别人家的口感。”
苏锦绣随后把价格给说了说,有些听了挺动心的,当场开始找人商量着去做个十斤。
赵凤兰瞧着她们一时半会儿商量不完,带着苏锦绣先回她家等消息。
正午,燥热。
赵凤兰煮了绿豆汤,小孙子小孙女自个儿在屋里玩,一个人看三个半大孩子,加上给全家洗衣裳做早晚饭,累得她浑身疼。
想着苏锦绣应该还没吃中午饭,她又去了小厨房,拿了俩包子出来。
“才蒸的,没凉透呢,木耳鸡蛋馅的,尝尝。”
苏锦绣刚要推辞,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噜响两声。
她也没再客气,以后事上见。
“凤兰,凤兰啊,你上次说找小保姆的事咋样了?”外面传来熟悉的声音,是那热心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