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等人也感觉到目前税制存在大问题。
富者广占良田,而纳税很少;贫者良田稀少,却承担税赋很重。
长此以往,必将威胁国本。
刘健恭敬接过尚方宝剑,三人离开乾清宫。
走出宫殿,三人才感觉到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
陛下此番下旨,绝对是经过深谋远虑,对很多大臣、豪族的信息多有掌握。
刘健等人清楚,这绝对出自东厂曹正淳的手笔。
幸亏皇帝没有在他们家产税赋的问题上,纠缠过多,否则,百口莫辩。
三人庆幸之余,更是下定决心,为了社稷江山,为了对得起皇帝的期盼,他们将直面难关,承担起丈量天下土地的重任。
乾清宫,朱厚照扫视过龙案的左上角,一张奏折展开,摊在案上,上面赫然记载着三位顾命大臣的家产税赋。
刘健家产总计二十四万两白银。
李东阳家产总计六万三千两白银。
谢迁家产总计七万两千两白银。
朱厚照将奏折折起来,放好。
相比之下,这三位顾命大臣没有那么贪财慕利,这么多年身居高位,没有过分捞银子。
要知道,一个小小的掌事太监,五年就能捞十万两银子。
朱厚照也没打算把他们的地收起来,最终还是需要人来耕种的。
他关键的想法还是要丈量清楚天下良田,之后按亩收税,一亩也不用交一石的税赋,只收两斗。
如此,拥有土地甚多的望族豪门自然要多交赋税,拥有土地稀少的百姓赋税负担就降低了。
这绝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那些望族豪门势必不会乖乖就范,束手就擒!
“刘健、李东阳、谢迁,朕就看看你们究竟是不是朕的张居正!”
朱厚照目光悠远。
一定程度上,这些豪门望族比贪官污吏更加可恨,霸占良田,却不赋税,硬生生的趴在大明背上吸血,吸得都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
翌日。
内阁首辅刘健找到户部尚书,商讨丈量天下良田之策,各项前期工作迅速安排下去……
十天后,太医院医师队伍赶赴大同府开展防治瘟疫工作。
十五天后,工部调令工匠们抵达海河河堤,开始修筑堤坝。
二十天后,户部调运的三十万的粮草先期抵达大同府,随同带来的还有年关用到的木炭。
三十天后,兵部调十万精兵抵达大同府,会同大同原守军二十万人,共组成三十万人的军队,在王守仁的统帅下,对外谎称百万大军,开始进击大漠,一路对鞑靼国进行扫荡。
大明军队对鞑靼国的扫荡,顺利的出乎王守仁的意外。
他以为多少会遇到一些抵抗,没想到根本就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鞑靼兵一路溃逃。
王守仁以为的皇帝密旨就是铁胆神侯诛杀鞑靼王,却没想到,皇帝的密旨本来就是令铁胆山庄进击鞑靼军后方,剪除部落头目及家眷。
等王守仁率大军赶到的时候,鞑靼军群龙无首,四散溃逃,压根不是大明军队的一合之敌。
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大明军队就将边境线向北推进一千里,扫灭鞑靼国三十五个部落,收获十几万头牲畜。
更重要的收获就是战马,从出征时的一万骑兵,到三个月后,已经增长到十万骑兵。
这一出征后,鞑靼国几乎被灭。
这一消息传到了周边的国家,引得周围国家震惊。
这些国家纷纷派出朝贡团,求和使团,赶赴紫禁城,以求得大明的欢心。
……
同一时期,先皇的斋戒期过去,太后张罗着给皇帝选天下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