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2)

王翦和政哥君臣几十年,自然非常清楚政哥的脾气。

虽然那群六国的流亡勋贵们,到处宣扬政哥是一个听不进忠言,我行我素的暴君。

但是朝堂之上的臣子们还能不知道?

政哥一向是对事不对人。

李斯出身微末,当初只身来到秦国,因为政哥发布逐客书,而劝谏政哥,因此得以重用。

到后来,李斯一路高升,直到左丞相的位置。

大秦一统诸夏之后,什么以吏为师、书同文、车同轨之类的建议,几乎都是李斯提出来的。

可见,只要政哥认为臣子的建议有用,是正确的,他就不吝于给其最大的支持。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

若是朝臣多事,触及到政哥的逆鳞,而且尤不自知,疯狂作死。

那么,就不要怪政哥会举起屠刀了。

当初政哥诛嫪毐,逐吕不韦,将自己的母亲赵姬送到外地,并直言此生不愿意再见她。

那个时候,朝堂上下都是大惊失色,很多觉得自己骨头比较硬的臣子,都跑到咸阳宫去劝谏政哥。

然而,盛怒之下的政哥却一口气连杀二十七名臣子,将他们的脑袋割下来挂到城墙上。

那一日,大秦朝堂简直是血流成河。

政哥第一次让朝堂众臣,感受到了什么叫帝王一怒!

这一次的景象,与政哥幽禁赵姬的那一次,何其相似?

两者都是涉及到了政哥最亲近的人。

赵姬,是政哥的生母,政哥小时候,她带着政哥在邯郸艰难求生,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感情可见一斑。

因此,后来赵姬的背叛,让政哥彻底忘记了自己一国之君的身份。

那个时候,他只是一个被自己敬爱的母亲伤害至深的儿子。

而这一次,却是赵晏这个小公子处在风暴中心。

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的事情,却是臣子想要拿赵晏开刀!

这在王翦看来,那群蠢货这次做的事情,无异于把天都捅出一个窟窿12!

赵姬背叛政哥,说到底那只是人家的家务事。

臣子们劝谏政哥,说什么人伦孝道,即便是这样,都被暴怒之下的政哥杀了那么多人。

而这次这些臣子居然亲自撸袖子,上去围殴政哥最在乎的赵晏……

他们可能是都觉得自己有九条命?

真特么是一群铁头娃!

联系到这两天政哥与赵晏之间的事情,王翦心中不妙的感觉越来越浓郁。

政哥本来便对赵晏母子二人心怀愧疚。

王翦知道,别看政哥在赵晏哪里接连碰钉子,但那只是一个孩子跟父亲闹脾气。

不论政哥在自己面前表现得怎么样,最终那父子二人肯定都能握手言和。

但若是这些臣子集体欺负赵晏,那政哥绝对会立马化身护犊子的雄狮,把欺负自己崽子的人撕成碎片。

这群人,简直是撞枪口上了啊!

在王翦看来,这事儿本来就可大可小。

若是因为这么件事情,便让政哥大开杀戒,杀一大群人。

不管从哪方面讲,都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王翦立马出列。

他对政哥行了一礼,然后说道:“陛下,自古以来,士子求学艰难。究其缘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书籍难求。天下书局建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民间士子只需要花费低廉的成本,便可以读到自己期盼已久的书籍。此乃惠及万民之策,乃是大大的好事啊!”

王翦没有直接否定白辰的话,也没有劝政哥息怒。

老将军人老成精,知道这两种行为注定是两面不讨好。

于是,他反其道而行,直接夸奖天下书局。

果然,听到这话,西白二氏之人都是对他怒目而视。

政哥则是微微眯着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王翦。

王翦没有搭理西、白二氏之人的目光。

一群蠢货!老夫这么说是为了救你们性命。

难道,你们真的觉得今日政哥能答应关闭天下书局甚至是处罚赵晏?

做什么梦呢?

王翦是名将,一身的本事,几乎都在战场搏杀之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政务就一窍不通。

相反,朝堂上比老将军心思活泛的臣子,还真没有几个。

能够靠着打仗一路坐到彻侯的人,会的可就不仅仅是打仗这件事情了。

要不然,之前那几位风光极盛的武安君,早就位极人臣了,又怎么会一个个落得凄惨下场?

王翦的政治智慧,毋庸置疑。

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西、白二氏为首的勋贵集团,对天下书局发难的根本原因。

这就不得不说从朝堂的勋贵集体的由来开始说起了。

早几百年前,秦国的勋贵们,都是跟随国君打犬戎等夷族开拓领土的功勋。

秦国国土大部分来自于这些夷族,相对而言与肥沃的中原之地相差甚远。

全国上下,能够用于种植的地方,几乎都在渭水的几条支脉沿岸。

所以,早年间的秦国勋贵,都是吃过大苦头的。

孟西白三氏的先祖,也是如此。

他们完全是依靠敢于搏命,才换得了后来三族的富贵。

当然,没有什么世族真的能够享乐千年。

依靠着祖先的余荫,孟西白三族过了两三百年的快活日子。

即便是在那段时间,三族所在的郿县,依旧是秦国最大的兵源地。

三族子弟,虽然从军之后立马就能够高人一等,但这种荣誉,对于战场搏杀屁用没有。

那几百年间,不知道有多少三族子弟战死沙场。

因此,在三族心目中,他们在大秦一向都是高人一等的。

毕竟,我们为秦流过血、丢过命,好不容易日子越来越好了,要求一点好处不过分吧?

然而,商鞅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这种要求,真的很过分!

所以,商鞅变法的过程中,狠狠在这些坐享其成了几百年的勋贵家族头上砍了一刀。

孟西白三族这样的旧勋贵自此便丧失了很多特权。

军功进爵制度严苛无情,无论是对勋贵还是对普通百姓,都一视同仁。

想要通过军中搏杀加官进爵,对于勋贵们而言,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成本太高!

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的勋贵之家,都开始转变思路。

他们开始扶持族中子弟读书求学,换了一条路子,在朝堂上谋求进身之阶。

勋贵之家本来就有大量的资源优势。

这种转型,对于他们而言,简直毫无难度。

最新小说: 城南政北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南城亡事 东宫娇妾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替嫁太子妃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探花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