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2)

跟着淳于越跳出来的,都是儒家的官员。

这些人别的本事没有,但说起读书,还真的个个算得上是满腹经纶。

听到赵晏的话,他们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赵晏手中的那柄长剑。

不仅是他们,其余人的目光也都被吸引了过去。

很快,所有人就脸色一变。

赵晏笑道:“认出来了?这柄剑,叫轩辕剑,诸夏第一柄帝器!”

顿时,所有人都是脸色大变。

“这不可能!”

一些围在淳于越身边的儒家臣子,脸上明显显露出慌乱之色。

所有儒家臣子在震惊过后,都将目光转向淳于越。

“仆射,公子晏手中的那柄剑,可是真的?”

有人小声问道。

淳于越冷笑一声。

他曾经教授过赵晏两天,也知道赵晏身边的一些新奇玩意儿。

之前看到轩辕剑的时候,他也大惊失色。

只不过见到轩辕剑被赵晏当做是玩具,淳于越还以为这是政哥宠溺赵晏太甚,弄了一把假的给赵晏玩耍,所以就没有深究。

没想到,此时赵晏却拿出轩辕剑来反击。

淳于越觉得十分好笑。

这个时候,就听到赵晏的声音再次响起。

“你们都说我是无德之人,可是轩辕剑为什么会落到我这个无德之人手上?”

赵晏的小脸上,满是不屑之色,看着台下出列的群臣。

诸夏帝器,自古以来就是诸夏之主的标志。

按照他们的说法,神器有灵,可以自动追随明主。

这一条,可是被无数先贤写进典籍里的。

而那些典籍,便是他们这些人最大的武器。

他们此刻抨击赵晏无德,但轩辕剑却在赵晏手中。

难道说,持有轩辕剑的人是一个无德之人?

这话他们还真说不出口。

这内在的逻辑关系,看起来有些儿戏。

但有一说一,赵晏把轩辕剑拿出来还击这些人,还真是掐准了他们的要害!

他们说赵晏失德,导致上天降下天灾。

这同样没有什么逻辑关系,严格说起来,真就是玄之又玄的神秘学范畴。

那赵晏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毛病吗?

一点毛病都挑不 出来!

否定赵晏,就是否定自己。

更不要说,神秘学这玩意儿,在这个时代十分好使,别说是普通的无知百姓了,就算是这些朝堂臣子,也还就吃这一套。

“最近天下风传,我也略有耳闻。他们都说因为我这个小孩子无德,所以才触怒了上天。”

说到这里,赵晏轻笑了一声,看着台下众臣,突然怒骂道:“百姓无知,以讹传讹也就罢了。你们这些朝堂臣子,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居然也相信这种无稽之谈!”

“之前我没有见识过朝堂,还以为衮衮诸公,都是大秦最出类拔萃的精英。今日一见,却大失所望。”

“如你们所言,数十万百姓遭受水患,流离失所。你们这群人,却在这里抨击我失德,并且讨论是不是该停止复建阿房宫?”

政哥微微眯着眼睛,看着赵晏小小的身影在高台上走来走去,将台下众臣辩得哑口无言,脸上的表情都快绷不住了。

他想笑!

“你们,难道不觉得惭愧吗?这个时候,你们应该是在自己的官衙之中,去处理赈灾之事,或者是亲赴灾区,去体察民情,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而不是在朝堂之上,抓着所谓的公子失德不放!”

赵晏叹了口气,小脸上带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指着台下的众臣骂道:“我是真的想不明白,大秦养你们这些臣子,到底有什么用!”

这话,就有点指着和尚骂秃驴的意思了。

顿时,淳于越身边的儒家臣子们,一个个就如同被踩到了尾巴一样,气得满脸通红。

哪怕是政哥,发怒的时候也不会如此臭骂自己。

而赵晏,一个三岁的孩子,居然振振有词,如此羞辱众臣?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尤其是淳于越,此时气得胡子都发抖了。

之前在教授赵晏的时候,虽然只有区区两天,但是两人之间发生了很多不愉快。

虽然最终没有成为赵晏的老师,不过淳于越却一直觉得自己对赵晏有授课之实,也算得上是赵晏的先生。

赵晏那小萝卜一般的手指头往这边一指,别人或许还不觉得什么。

但是在淳于越看来,这小子指的就是自己。

太羞辱人了!

不过,身为大儒,淳于越基本的修养还是有的。

他没有恼羞成怒,而是神色冰冷地反问赵晏:“臣子无能,不能为陛下分忧。不过小公子聪慧过人,既然同样站在这里与吾等唇枪舌剑,想必对于赈灾之事,早已心有对策?”

赵晏哈哈大笑道:“此事,我已经和父皇说过了。我觉得,以工代赈,就是帮助灾区重建,用招募灾民做工,给他们发放粮食的办法,来度过这次灾难。”

听到这话,除了李斯,所有人都抬起头来,用一种看傻子的目光,看向赵晏。

你在说什么啊?

一场水灾让那些灾民忙碌了一年的成果,都打了水漂。

这些百姓已经够可怜了。

赈灾赈灾,直接把粮食发放给他们不就完事儿了?

你还要打着重建灾区的名义,让他们劳作?

这种脱裤子放屁的计划,你是怎么说得如此洋洋得意的!

李斯扭头看向其他人,看清楚他们的神色,他不由得在心中长叹一口气。

昨日,顿若找到他,说政哥决定实施以工代赈的时候,李斯的第一反应,和这些臣子差不多。

但是,他很快就反应过来。

大灾过后,实际上只要不是全国性的灾难,物资的调配问题,总有办法能够解决。

赈灾赈灾,最难处理的不是缺衣少粮,反而是灾区百姓的心态问题。

李斯跟随政哥这么多年,期间不知道亲手处理了多少赈灾的问题。

可以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以工代赈,乍一听似乎是一个馊主意。

但只有亲自了解过灾区的百姓的生活状态之后,才能够明白,这简直就是飞来一笔一般的妙计!

当李斯知道,这个计策出自赵晏之口的时候,更是被惊得目瞪口呆。

最新小说: 东宫娇妾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替嫁太子妃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南城亡事 探花 城南政北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