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狼狈不堪的历史 > 12、刘邦为何不“保家卫国”?

12、刘邦为何不“保家卫国”?(1 / 2)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邦和他的兄弟们都是当时世界上最能打仗的人,可是,当秦国吞并他们的“祖国”楚国,他们却都没有上前线反抗。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当时打仗主要是职业军人的事情,而他们都不是职业军人。

那么,在秦军占领楚国后,他们为何也都选择了做安分守己的新的秦国子民,而不开展反秦斗争?

这是因为,秦始皇嬴政,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的统治能力太过强大,一度有效地抑制了人们的反秦行动。

消灭六国之后,秦国就像一个刚刚完成兼并其他六家公司的跨国集团,终于垄断了全中国的市场。秦王嬴政作为这个大公司的拥有人,把全中国都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采取了许多举措来迅速巩固统治。

总体来说,就是“硬的更硬,软的更软”。

硬的一手,包括对天下百姓实行编户,就是登记在册,不许随便流窜;又把全国散落在民间的兵器都收拢来销毁,铸成大像,以示天下息兵;严厉打击各国有可能威胁秦朝统治的豪强名流,如对张耳、陈余穷追不舍,等等。

这些措施,对于那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英雄豪杰们来说,当然是灾难。但也使得秦朝新征服地区的社会秩序,迅速得以确立。

软的一手,则是对六国推出更多“惠官”和“惠民”的政策,就是对六国原来的官吏量才留用,对老百姓施以恩惠。当然,首先重点是“惠官”。

入秦之后,萧何继续当他的县委组织部长。

曹参还是监狱长。

虽然换了个大老板,改了个注册商标,但官可以照当,身家性命都能得到保留,生活依然可以安定下去,哪又为什么要造反呢?

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战争已经绵延了一千多年。

太平洋西岸的这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已经被一千多年的混战折腾得奄奄一息。现在,天下统一,或许从此战争也就结束了,老百姓的日子可以更安稳了。

正如我们当今的时代,如果不分这么多国家,由联合国统一施政,国与国之间不搞这么多纷争,世界各民族都和平相处,那不是更美好吗?

早就在诅咒战争的六国人民,在抵抗秦军失败之后,转而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了秦军的身上。更准确些说,是寄托在了秦始皇嬴政的身上。

从古以来,就没有人能够像秦始皇这样,统率这么强大的军队,占领这么广袤的土地。

或许,他,就是上天派来结束一千多年战争的人吧?

不能说,秦始皇不想结束国内的战争。

他把天下的兵器都收集来销毁,当然是为了防止各地民众的反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未尝不是很明显的息兵止戈、维护和平的举措。

也不能说,秦始皇从来没有百姓做过好事。

至少,在统一六国三年之后,他就下过一道很有名的命令:“使黔首自实田。”

黔首就是指老百姓。这也就是确认土地私有权,老百姓可以自己开垦荒地,谁开垦就属于谁,只需要向朝廷纳税就行。

这相当于后来的土地革命,或者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革命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推动了改革开放,两者都带来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性转型变化。“使黔首自实田”在当时的影响,本来也可以有这样巨大。

最新小说: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