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狼狈不堪的历史 > 14 刘邦为何读了“儒家系”?

14 刘邦为何读了“儒家系”?(1 / 2)

老孔的一生,当然绝不能用失败来定义。

因为,尽管孔丘当官治国的愿望没有实现,在他生前,儒教的实质影响范围也不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儒教却得以延续并不断发扬光大。

就像基督教教义、自由民主等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和共产主义一样,儒教开始虽然不受各国当权者重视,甚至刻意打压,但信奉的人却还是越来越多。

真正先进的厉害的思想,是无论如何都阻遏不了的。

儒教的思想在当时战乱不休、人民深受荼毒的时代,提倡仁爱宽恕等精神,很有针对性。一千多年的战乱,导致百姓生灵涂炭,孔老先生提倡大家要讲礼貌(恢复过去周王朝推行的礼制等)、讲博爱(宽恕,仁爱),这在当时当然是很得人心的。

除了儒教思想本身的先进性,孔老先生还有一门特殊的特别厉害的功夫,也非常关键。

这门功夫,就是“上课”。

老孔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教育真经,就是在今天依然是真理。

并且,他的这一功夫,还被作为儒教的一条教规,在以后得到了坚持发扬。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思想流派中,可以说儒教是最重视教育的。

由于特别能坚持,特别会讲课,孔丘老先生之后,儒教又出了很多了不起的掌门师兄,把儒教功夫不断发扬光大。

比如后来的孟子、荀子等。孟子甚至提出“民为贵,国家(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口号,认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简直就是那时候的民主、自由、博爱思想。

荀子还培养出了韩非和李斯这样的杰出徒弟。

韩非是秦始皇最为佩服崇敬的人;李斯此时更是做了秦始皇的廷尉,相当于中央政法委书记,则是秦始皇最为倚重信任的人。

虽然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为儒教的叛徒,但他们的师父是儒教大师,则是事实。

孔子的第八代孙子孔谦,也一度做了魏国的丞相,辅佐魏王,见利不易其志,操守名节闻名于诸侯之中。

不过,越来越兴旺发达是不假,但总起来说,在战争年代,真正重视儒教的国家还是不多,所以儒教的徒弟们不管毕业没毕业,就业普通都比较困难,怀才不遇、处境艰难的很多。

像李斯地位显赫,韩非深受秦始皇敬重,并不是因为他们信奉儒教,恰恰是因为他们背叛了儒教,转而成为法家的“香主”。

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战乱,才给儒教学徒们带来一丝曙光。

儒教的徒弟们这下欢欣鼓舞,觉得熬了两百多年,终于机会终于来了。

因为,过去各国的统治者们忙于大战争地,以为儒教崇尚爱民仁义的这一套没有实际作用,那现在天下统一不用打仗了,统治者总可以实行儒教的这一套了吧?

机会确实是来了,甚至来得比儒教徒们预料的还要大还要好:因为,秦始皇亲自来召见儒教徒们了。

公元年20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一到这里,他就把儒教的传统大本营—齐鲁之地的儒教门徒代表人物共70人,专门请上泰山,在当时人们看来十分神圣的泰山山麓商量大事。

什么大事呢?因为秦始皇要在泰山祭天封土,这需要举行相关的礼仪。而儒教是最“讲礼貌”的,说起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礼仪,当然要属儒教的门徒们最精通。

这完全称得上是儒教徒们的一次宝贵的巨大的机会。

然而,遗憾的是,儒教徒们没有抓住这次机会。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九州立志传 归藏 嫡女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