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回头万里 > 第十二节 羽檄争驰无少停 四

第十二节 羽檄争驰无少停 四(1 / 2)

??? 转眼离刘羽成亲已经有大半个月的时间了。

鲁如惠、王行等进京来的一干师长们也终于要踏上了回岳麓书院的归程。同时需要跟着一起回去还有淍没有完成学业的王玉田和李孟两人。

至于宋君鸿自己,则是因为表姐杏儿即将携婴儿进京定居,所以鲁如惠特许宋君鸿再多留个六、七,待帮助郑雨农一家安置好后,再赶紧赶回学院补学课业的。

出行的人喜欢赶早,宋君鸿便也在辰时初便起来先和刘羽、柳丛楠和方邵一起去送了一下他们。

因为彼此间都已是很熟悉的师生,所以倒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客话,只是互相叮嘱了一些,无非是鲁如惠让宋君鸿按时复习功课,王行让宋君鸿每天早起练刀剑一个时辰以上,王玉田和李孟则拉着宋君鸿的手切切告谆其回去的万万不可太晚,否则在书院里能一起喝酒的人也太少了些——不过当他们说这话时,连好脾气的鲁如惠都不住朝天翻了翻白眼。

双方临别后,刘羽、柳丛楠、方邵便也和宋君鸿纷纷拱手告辞。刘羽的昏假已经结束,需要立刻回衙门办公,而柳丛楠和方邵两人的任命似也即将下来,急急忙忙地又赶去了吏部。只有宋君鸿自己百无聊赖,在街上叹了口气袖起了双手一个人往回走。

虽然仍是正值盛夏,但宋君鸿却似乎觉得有一丝冷意了。

打眼望去这临安的街道依然如往一般的繁华喧嚣,但假如你去仔细捕捉人们脸上的神态时,就会发现他们多少都似有了一丝掩饰不住的细微的改变。

尽管每个人都想装的镇定一些。

就在这时突然远远地传来一阵骏马嘶鸣之声,街上原本还在磨肩擦踵的人群纷纷慌忙的让开一条通道,马上的人也来不及致谢,只是拼命的挥着手中的马鞭抽打马股,跨下马儿吃痛,在嘶鸣声中越发的放蹄疾驰,转眼就从人群中奔驰了过去,一溜烟的远去了,只把一个匆忙的背影留给大家。

直到这时,人们才开始悄悄的议论开来:

“看到没?一定又是发回来的战报!”

“战况又有新的变化了吗?”

“哪天没有变化啊,唉!听说前还又丢了几座城呢。”

“啊?那咱们临安京还安全吗?要,要不要回去先收拾下细软啊?”

“咱这可是京城,防御总会坚固些吧?”

“那谁知道?三十多年前,东京汴梁还不是说陷落就陷落啦?”

......

街上的各种议论之声随后便慢慢地响成了一大片。

宋君鸿觉得他们像是一群互相触碰着触角的蝼蚁,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但却能让人很明显的感觉到各种奇特的信息都在这个群体之中飞快的流转着。

想到这里,宋君鸿摇了摇头,其实快马报传的不一定是军报,是军报也不一定就是和金国有关。可现在人们都习惯的认为任何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必然和金兵有关。

金兵大举入寇的消息朝庭并没有能瞄住普通百姓们多久。它不仅会通过各种渠道从京中知人士们口中“无意”流传而出,且随着金兵入侵脚步的不断深入,沦陷的州县也越来越多,各种告急文书、军急报像雪片一样的飘向京城。

而另一方面,大量从北方过来的流民们不断向南逃离,他们像洪水一样的汹涌不绝,各地沿途的州县完全没有准备,一时也安置不下这么多的逃难百姓,只得让他们穿州过境,继续往南方逃离。

而恐慌的绪,便开始迅速地弥漫到了南迁之后大宋的全境。

尽管朝庭随后便迅速地下达了一份告示公文,号召全国百姓们戒除恐慌,团结一心以共御外侮,可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

最起码据宋君鸿所知,老百姓们每个人心里都在打着鼓,连为南宋政治经济中心、尚远离兵戈战火的京城都如此,别的地方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据说在别地州府已经出现了百姓抢购车马、粮油,不法商贩趁机大肆哄抬物价的现象。

在前两,临安提刑按察使司以“惑乱人心”的罪名,在市井上一口气逮捕了二十几个传流言最凶的人,才把人们的慌乱绪给强行弹压了下来。

尽管这也只是从表面上看不大出来而已。

而另一方面,朝庭对百姓们的恐慌也顾不得太多了,它还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去做,即做好应对金国发动这场突然侵略战争的准备,已经尽可能的开动了战争机器,动员了仓促间可以使用的全部国力,以应动这场巨大的灾难。

在接到金国入侵军报的当,皇帝就召开了重臣们的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第四,大宋著名将门种氏的家主种慎就已经奉旨率先奔赴前线,力图稳定局面,指挥抗敌,而朝中的各种会议仍在争论不休。

第六,在以抗金党重掌政权的大宋朝庭态度变得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强硬起来,对外发布了措辞强硬的指责金国毁约入侵的不信不义行为,声言大宋必将抗争到底。

第七,本已告老还乡多年,在任时素有“当代桑弘羊”之称的前户部尚书刘言实被再次启用,负责整体抗金的物资筹备工作。

第十二,宋庭宣布成立“抗金讨敌行营”,以李林朝为行营大总管,韩侂胄为副总管,筹划应对金国的全面战事。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边的月亮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万历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