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明小地主 > 第141章 让消费成为一种习惯

第141章 让消费成为一种习惯(1 / 2)

?“大人见教的是,”沈卫讪笑道,“小民也有此计划,怎奈没有过多的钱财,所以......”

“钱财不用担心,本官来想办法。”王森冲他一抱拳,“沈掌柜,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你到啃得起店里看看,等到熟悉后就正式执掌,至于那知味斋,本官投进银子,仍交你经营,就算本官入股了,入股,你明白吧?”

“明白,明白!多谢大人!”沈卫闻言大喜,照这么说,王森向自己的知味斋注资,以后就可以杀入淮扬市场,大展宏图了。

“每月给你二十两银子,你看如何?”王森说道。

沈卫想了想,虽不如自己经营知味斋挣得多,但也好,至少收入有保障,他点了点头,“那小民明天就去‘啃得起’站柜了。”

“好好干吧。”王森笑道,“相信我,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沈卫上岗之后,在海州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风波,有几个识相的小老板便出兑了店铺,归入王森门下,和王森拴在一条绳上,也有几个舍不得祖业的,还在苦苦支撑。

王森按照后世的员工守则,给这些新入的“啃得起”员工们制定了规矩,虽不如后世的“肯德基”要求那样严苛,但也足够让这些掌柜,掌勺和店小二们不敢懈怠。

啃得起的客流日渐稳固,都是些普通乡民每日前来买上一些,拿回家打牙祭,小门小户的,自然不能奢侈到每天都来吃一顿的地步,即便这样,也让“啃得起”每天宾客爆满,座无虚席。

一些乡村土财主慕名而来,吃完还打包拿回家,在乡民中显摆一番,惹来很多羡慕的眼光。

“啃得起”还有这样一个写在墙上的明文规定:食物可以打包带走。有了这样一条,老百姓们便可以将买来的食物装进啃得起提供的特制纸袋中,拿回家去慢慢品尝。

这种啃得起专用纸袋也颇有一番讲究,纸袋上用红蓝双色套印着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的形象,带着大大的眼镜(乡下人都叫“西洋镜”的),满脸是笑,憨态可掬,按照王森的说法,叫什么“啃得起大叔”,“形象代言人”什么的。

自此之后,近城的乡间,每早都会听到女子招呼丈夫“你去城里买二十个大子的‘啃得起’来!”

男子听到命令,马上扔了手中活计,匆匆跑到城里,来到早早开门的啃得起店面前,排上十枚铜钱,换来满满一纸袋鸭肉之类,拿到家摆在饭桌上时,纸袋里的食物还是热乎乎的。

“让消费成为一种习惯,让产品融入百姓生活。”——“啃得起”宣传语

…...

啃得起逐渐步入正轨,王森也乐得清闲,现在离秋收还有一个月,最近海州治安良好,夜不闭户,老百姓安居乐业,都在享受太平生活。

地里的庄稼长势良好,玉米结了棒,红薯也在逐渐成长,水稻已经略显金黄,油菜迎风招展,一派丰收景象。

但也有一些不协调的因素,由于山东,河南等地灾害不断,大量流民流窜到海州,造成很多问题。再者王森与东海中所千户马政的私盐生意最近出了些纰漏,有一些贩卖私盐的证据落到了典吏刘继业的手中。

“什么?”当王森知道这件事情后,气得拍了桌子,这个马政,怎么这么不小心,被谁知道不好,偏偏被刘继业知道了。

最近刘继业还没有什么举动,不过凭借王森多次的斗争经验,这次刘继业也不会善罢甘休,王森只能祈祷刘继业将这件事忘掉,或者两人再向上次一样来一次“并肩合作”。

目前看来不可能了。

“哈哈,知县大人,你这茶水的确有点意思。”李大刀大马金刀的坐在王森旁边,将木杯子里的麦秆拔出来,仔细观瞧,“这不是麦秆么?放在茶水里做啥子的?”

王森一笑,“那是喝茶的新方法,对了最近你们的私盐生意如何?”

最新小说: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