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 第一章 白色的永安 第二节 相识是种缘分

第一章 白色的永安 第二节 相识是种缘分(2 / 2)

龙的威严,龙的恐怖。

马良扑通一声,跪伏在地,如惊弓之鸟,惭愧而惊恐地说道:“都是我失职,没有劝谏陛下!”

看着这样一位宽厚老实的下属将所有过失往一力承担,诸葛亮感觉心很凄凉。其实是陛下的罪责又怎能强加下属。他扶起马良,安慰道:“陛下的脾气,季常也知道。他决定的事情你恐怕难劝阻啊!”

是的。刘备执意把营帐移至林荫处,马良劝服不了。

刘备决心东征孙权报仇血恨,诸葛亮也劝服不了。

记得去年刘备在御殿,一意孤行地说道:“朕执意东征。留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骠骑将军马超守成都,翊军将军赵云负责粮草,冯习为先锋。克日挥师,誓灭东吴。众卿谁敢阻挠,就如此剑!”

御剑被生生折断,刘备的手上鲜血澄澄。那时诸葛亮就明白陛下是再也劝服不了的。

“噔噔噔”,是诸葛平在敲门。“丞相,府外有人自称有机密军情要当面禀告。”

屋里鸦雀无声。

诸葛亮没有应答,马良更不敢出声。

“丞相既然不便,那卑职就把他轰走。”诸葛平见半晌没回应,自作主张道。

“慢!带他进来!”听说是机密情报,几乎失望的诸葛亮还是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机会。

丞相日理万机,会得到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情报,只有博闻广识,集思广益,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情报中抽出对于治理国家最有用的东西。在诸葛亮心绪紊乱的时候,他的选择不是逃避,而是见人。接见各色人物。因为他时刻不敢松懈对国家的治理,因为他寄予了陛下和全国臣民的厚望。

丞相办公的房间面积狭小,而且简陋。除了一件书架,就是一张案几,一个坐榻,两张坐席。

坐榻上这位面容清秀,举止洒脱的中年,想来就是诸葛亮。

“来者何人?”中年起身迎接时,那引人注目的装束让诸葛迷更加肯定他就是诸葛亮。日思夜想的偶像。

雪一样的白色缎子,银线绣着流云,领边、袖口、下摆的边沿是纯黑色。如此黑白分明,像是一只悬空的白鹤舒展开翅膀,这套衣服有个优雅的名字,叫做鹤髦。

握着羽扇,张开双臂,诸葛亮竟是这样的从容潇洒。丝毫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至少在一个外人诸葛迷眼里他是神。翩翩白羽的神。

“草民诸葛迷。拜见丞相!”怀着崇敬的心情,眼神里全是惊喜和崇拜。诸葛迷扑通跪倒在地,像顶礼膜拜神一样给诸葛亮叩头行礼。

庶民见官本就是这种规矩,只是诸多细节问题,是诸葛迷意想不到的。毕竟他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他需要时间与这个时代融合。

“有什么重要军情但说无妨。”诸葛亮先开口了。语气里丝毫没有半分不耐烦。

“我…”支支吾吾的诸葛迷不知道究竟如何开口。事实上他进府之前没有任何军情,那只是他冒险进来的托词。

马良起身告退。见诸葛迷吞吞吐吐,他还以为是要自己回避。

“季常请坐!”诸葛亮示意马良留下。让一个下属聆听机密要事,这是给他很大的荣幸。

诸葛平反倒不如主人沉着,丞相的时间宝贵,岂容一个毛头小子浪费。诸葛亮能容忍,但他做下人的却不能容忍。“有什么快说,你小子要是再浪费时间,小心我的剑!”急燥和威胁对准诸葛迷。

“丞相您真的像神!”诸葛迷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十足的真话。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装神弄鬼,你找死啊!”诸葛平急了,一把揪起诸葛迷,如提小鸡一般。

“放他下来,好生说话!”诸葛亮的目光触及卷轴,手指敲击着案几,却是有点焦急。

见到卷轴和马良,诸葛迷联想到三国演义里的情节,灵机一动,说道:“陛下东征孙权,目今盛夏时节,如果我军把营帐驻扎在林荫里,恐怕全军覆灭。”

“你说什么?有这么严重!”马良惊奇地从坐席站起。这样安营,他觉得不妥,但没弄明白为什么不妥。当他听见这句“全军覆灭”慌乱的情绪立即袭上心头。

“为何?”诸葛亮喝问道。

明知故问,他不相信一位平民竟然知道这些道理。更何况卷轴是刚刚从前线带回来的,这小子莫非有先知。

“包原险阻,哪里有连营七百里的道理。倘若陆逊采用火攻,我军不是大难临头么?”诸葛迷振振有辞,仿佛一切亲眼所见。

这更令诸葛亮和马良吃惊。诸葛迷的措辞和诸葛亮所想不谋而合。汪洋火海,不正是他所言的火攻么。

诸葛亮轻松地笑道:“阁下多虑啦。我军决无人敢让陛下将营帐安扎在林荫处。”兵不厌诈,诸葛亮故意诈他,但他每字每句又没有明显欺骗他。

“陛下宽厚仁慈,就怕他担心士兵暑热劳苦,要把部队转移到林荫下。陆逊坚壁清野,草民担心陛下耐不住性子!”诸葛迷的揣测很大胆,也很机敏。一切都是根据史书记载进行猜想。

陛下自己的主意。几十万大军可能全军覆灭。

完啦。完啦!复兴汉室的理想恐怕不能实现啦!

诸葛亮满脑子萦绕着这些伤感的问题。突然他只觉得眼前一黑,一股闷气堵塞胸口。呼呼大口喘气,口中喃喃地念道:陛下危矣!社稷危矣!

但想到自己南阳草庐苦苦等待着跟随明君复兴汉室,十几年来无日无夜不为了这份理想努力工作,尽心辅佐。但现在,大难临头,他竟也无能为力。眼前为什么都是红色?红色的火?红色的血?

诸葛亮急得一口喷出鲜血,胸口窒息得要命,顿时晕倒过去。

“丞相!”

“丞相!”

“丞相!”

三人异口同声,又是不约而同冲上前。

诸葛平突然反手一掌,把诸葛迷推出几步外。

“我会医术。丞相现在很危险!”诸葛迷感觉很委屈,他不过是想上去救治诸葛亮,哪里像诸葛平所想的去加害丞相。

“还不快救人!你敢伤害丞相半根毫毛,我把你碎尸万段!”诸葛平忆起他的医书,焦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可惜帮不上半点忙。

在这万分紧急时刻,唯一能帮上忙的只有诸葛迷。

掐人种,做人工呼吸。一举一动全在马良和诸葛平的监视下进行,好容易才把诸葛亮救醒。

“完啦!国家完啦!”想起身处险境的刘备,诸葛亮忧心忡忡。一睁开眼,想到的只有陛下。

“丞相,蜀国需要您。如果您都倒下了,那国家才真的完了!”诸葛迷大声喊着,希望诸葛亮能振作精神。这次的地图对他精神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陛下!快!快救陛下!”诸葛亮拉着马良的胳膊,气喘吁吁,冷汗潺潺地滴落。

“是!是!臣这就回去,告诉陛下整改营帐。无论陛下肯不肯听,臣就是拼了命也要劝说他。”

“你劝说不了。谁也劝说不了。除非我…”摇了摇头,“但我无法抽身,成都太子这里需要我。”感觉鞭长莫及,诸葛亮恨不得把自己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成都,一半飞到刘备身边。

“丞相,让我试试!”诸葛迷不知脑子里是否突然短路,竟然蹦出这么荒唐的想法。

诸葛亮双目凝神打量着这位青年,忽然问道:“你叫诸葛迷?你是哪里人氏?”

“我?我…”论身世,诸葛迷怕是说上一个月也未必能让别人相信自己的来历。

“别急,别急,你快给丞相说说。”马良还以为他太过紧张,耐心地引导他。

诸葛平一把提起他扔到地上,焦急地吼道:“你他妈的快说话啊,别让丞相再着急!”

“我…也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我自小孤儿…”诸葛迷实在想不出什么身世隐瞒丞相,在三国他确实是个孤儿。

所有人都惊奇地望着他。

“孤儿?好,很好!”马良亲切地抚mo着他的头。

“孤儿?”诸葛亮眼神里充满困惑。他想到了自己,他自小父母双亡,与兄弟和伯父相依为命。

“子安,快!笔墨!”诸葛亮着急地拍拍案几,“我要给陛下修书一封,劝他赶紧撤营!”

马良取纸,诸葛迷倒墨,诸葛平磨砚,诸葛亮提笔呼呼呼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一封书信。然后小心装好,交给马良,语重心长地说道:“季常,你快回去,把书信交给陛下,让他赶紧换营。用驿站最好的马,一刻也不要停。”

“是是!就算累死,也要死在陛下面前。”马良回答。

“还有,带上他见陛下。或许他能说服陛下!”诸葛亮羽扇指着诸葛迷,也交给马良。

“好的,丞相,我们告辞了!”马良拖着诸葛迷就走。

诸葛亮突然想起什么,喊声:“慢着。”

马良和诸葛迷同时转身,望着双眉紧锁的诸葛亮。

“诸葛迷,见了陛下,要是陛下问起你是哪里人,就说是我们琅琊诸葛家的人。”诸葛亮的神情很镇定,语气很平稳。

但稍微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诸葛亮说这句话其实承受了天大的风险。

“丞相,这可是欺君之罪啊!”马良和诸葛平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

诸葛迷的眼眶里隐约出现感动的泪水。

;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