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明尊 > 第十四回 几许荆楚儿男 五

第十四回 几许荆楚儿男 五(1 / 2)

?

“陈东”这个名字不要说明教群豪,现在连天下普通老百姓都耳熟能详。在金兵第一次入侵中原,宋朝统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有两个人在这场危机中名扬天下,一个是在汴梁保卫战中显示了惊人勇气和才能的李纲;另一个就是当时只是一个普通太学生的陈东。

去年十月,金太宗分兵两路攻宋,拉开了宋金战争的帷幕。其东路军由曾率一千五百名骑兵击败两万五千辽兵的“二太子”完颜宗望为帅,自“南京”攻燕山府;西路军以左副元帅“大太子”完颜宗翰为帅,自“西京”攻太原。战端一起,金军进展顺利,西路军连克朔、武、代等州,进围太原;东路军连克檀州、蓟州,进逼燕京,郭药师降金。尔后,东路军以郭药师为向导,兵锋直逼东京。宋徽宗赵佶匆忙传位于太子赵桓,随即由童贯率领亲军护卫逃往镇江。

这时陈东率领数百太学生第一次伏阙上书,揭发蔡京、梁师成、王黼、童贯、李彦、朱勔等“六贼”的罪状。陈东的上书慷慨激昂,词文并茂,在他上书后的第五天,就一举使王黼、朱勔、李彦这三个在徽宗朝残害百姓的奸臣被罢免了。

陈东并没有因此罢手,他又连续两次独自上书,继续要求惩治权位更高危害更大的蔡京、梁师成、童贯。钦宗正想除掉徽宗那些把持朝政的旧臣,也就顺势罢黜了蔡京等人,使天下民心振奋,从此陈东的名字就在士民中广为流传。

今年正月,金军进至黄河北岸,南岸守桥的宋军不战而溃。金军用小船渡过黄河,进据东京城外牟驼岗,夺获宋军马两万匹及大量粮食。钦宗欲弃城逃走,被李纲鼓动禁军反对而中止。钦宗不得已任命李纲任尚书右丞、东京留守。李纲受命后,积极营造战具,迅速作好城防守备。正月初七,金军六万始猛攻东京城门,李纲率军民依城据守,屡挫金军进攻,斩俘数千人,重创金军。

然而钦宗却一心求和,派遣大臣至金军中议和。流放了谈判专家马植的钦宗这次派了个李梲,女真人要求金币千万,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以宋朝亲王、宰相为人质,李梲一声也没吭,就乖乖条件带回来。李纲坚决反对,宰相们却力主接受,李纲愤怒要求辞职,钦宗安慰道:“你先去守城,这事慢慢商量。”李纲刚刚出去,答应女真人一切要求的国书就盖上了玉玺,并以钦宗的弟弟、帝国亲王——康王赵构、帝国执政之一——少宰(副丞相)张邦昌为人质。

很快,二十多万各地勤王军来到汴梁城下,尤其是老将军种师道、大将姚平仲从泾原、秦凤带来了善战的西北军,经验丰富的种师道一路宣扬:“种少保引西兵百万来救汴梁”,让金兵大为惊惧。

种师道到来后,和李纲一样坚决反对议和,并主张坚壁勿战,待他弟弟种师中率领西北军中精锐的延安府部队到来,在金军粮尽师老之际发动反击。钦宗见援兵四集,动了毁约的念头,不过却没采纳李纲种师道的建议,在二月的御前会议上下旨合攻金兵,没想到姚平仲贪功提前夜袭金营,因消息走漏而大败,钦宗吓得打算拿李纲和种师道人头去向金军赔罪,

在这千钧一发之刻,陈东又率千余太学生伏阙上书,陈东亲自起草上书,要求钦宗罢斥身边奸臣,复用李纲、种师道,反对丧权辱国的和议。

这次太学生伏阙时,对金兵畏之如虎那些大臣凶相毕露:派数千士兵包围了太学生们,开封府的刽子手把陈东挟持到一旁,只待一声令下就砍掉陈东的人头,陈东毫无惧色,挺身于斧鑕之间,继续慷慨陈辞,十余万汴梁军民不期而至前来声援,朝廷见势不妙,又派出了精锐的殿前禁军数千人,一场流血冲突一触即发。

钦宗害怕起来,赶紧派太监传旨:“你们的上书朕已亲自看过了,详细地了解了你们的忠义,很快就会施行。”老百姓不吃这套,一齐起哄道:“谁知道这是真的假的?必须看见李纲、种师道,我们才散。”于是宋钦宗只好又派掌管枢密院的吴敏传旨:“李纲打了败仗,不得已才罢免他,等金贼稍退,就让他复职。”打算搪塞一下。

这样的答复根本不能让百姓满意,人越来越多,一些混在请愿人群中的京城浮浪之徒开始趁火打劫,陈东看到局面有点失控,就聪明地声称要带领太学生们谢恩回去了,群众中父老们恳请他们留下来继续领导请愿,甚至痛哭失声。于是陈东趁势约束着群众在皇宫东华门外继续请愿,声势震天,把登闻鼓都敲坏了。

几次威胁诱骗没有成功后,钦宗顾不得那些大臣的反对,赶忙接连派太监去释放李纲和种师道。第一个领旨的太监不知是受了那些大臣们的嘱托,还是怕钦宗又改变主意,反正是走得慢了些,后领旨的太监都赶过了他。这下激怒了群众,把那个太监剁成了肉酱,又顺手宰了一些平时罪大恶极的太监。

这出乎了陈东的意料,太学生们也明白此事的严重性,都劝陈东赶快逃跑,陈东笑道:我是领头的,我跑岂不是把罪责推到你们身上么,就当我的脑袋已不是自己的了。

李纲和种师道终于被释放了。他们两个的命保住了,宋朝的首都也就保住了,但陈东却陷入了极大的危险中。

陈东上书中要求罢黜的大臣们开始报复了,这些李纲的对头首先上书要求惩治太学生,然后威胁要把闹事学生处死的告示赫然出现在太学门口,几百名开封府衙役已候命抓人;为了能准确抓人,朝廷的特务严密地把太学监视起来了,无疑陈东是首要目标。

这样的举措激怒了一些宋朝中下级官员,他们开始纷纷上书拯救学生们,更重要的是钦宗也开始对李邦彦之流不满了:他们打不敢打,守不能守,和不会和,就一招——劝皇帝逃跑;连害人的本事都够烂,这时候还要诬陷太学生是李纲指使的,打算借机除掉李纲。于是,钦宗觉得他们做过分了,加上还要安抚李纲和强大的舆论压力,罢免了他们。

四月九日(东华门事件两个多月后),帝国新皇帝下旨补陈东迪功郎、赐同进士出身、除太学录。

陈东接到“御批”后,四月十六日上书辞诰命:臣上书时说,希望朝廷摒除一切滥冒进者,今天臣怎么敢又走这条路,不通过科举考试就当官?何况臣伏阙上书,是迫不得已。当时关系到天下安危,势危情迫,非采取激烈行动不可……怎敢因此侥幸得官?

这又是陈东非同于常人处,宋朝选拔官员的途径,一是从科举考试中选拔,一是从太学中选拔优秀学生来充当,后者名额也更多受重视的程度也更高一些(《新宋》里对这个情况阐述得很清楚)。陈东不但拒绝了皇帝亲自对他的任命,还回乡参加科举考试,舍易求难,实在难得。

五月,名满天下的陈东悄悄离京回到镇江老家,准备参加八月的乡贡进士考试。

作为心慕已久的先贤,昨晚李纲说起陈东,提醒了齐天:他立刻就打起了陈东的主意,除了陈东的才干,陈东的声望在民间之高,对将来明教宣传大有好处;其次,在齐天所知的当时人才中,陈东是最有可能被搞到手的——象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齐天当然更想要,不过天知道现在岳飞在哪个部队里?就算知道,岳飞的忠君思想是出了名的,劝他来造反肯定没戏。抓他?他的身手着实厉害,史书上多次记载他单骑破阵,著名的“岳家拳”也是他所创,他该属于超级武功高手之流,派人去不被他抓就该烧香还愿了;韩世忠嘛,现在已经应该是宋军里的团级干部了,也没指望。陈东嘛,嘿嘿,毕竟是个书生,又离开了汴梁,出动钟孝这样的好汉去“请”,还不是手到擒来。

齐天兴奋地把将陈东“请来”的想法说出后,满以为会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没想却等来了军谋堂中的一阵冷场。

半晌,钟相才用温和的口气说道:“齐兄弟,不是我要驳你的回,我也知陈少阳是天下难得的好男子,不过一来那陈东想底是如何扶保赵家天下,学底是儒家之书,与我明教教义大相径庭;二来他已名动天下,又正准备科举,怎肯舍弃那花一般的前程?既便架了来,他又怎愿与吾等村野乡民为伍?况且……”他下面的话不说齐天也明白,以钟相忠厚的脾气,他是肯定不愿意强拉人入伙,自己就是一个例子。

可是有一件事钟相不知道,除了上述理由外,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促使齐天非常想把陈东弄到明教里来:明年陈东就会因为强烈劝谏宋高宗再次罢免李纲而被处死了!在过去的年代,每当齐天读到这段历史,愤懑之气就充塞胸臆——陈东未死于金人之手,却死在了宋朝官吏的刀下。既然来到了宋朝,他当然想救陈东一命……夏诚见齐天还要继续说,突然开口道:“今日钟大哥和齐兄弟来回奔波,想来都乏了,此事明天再议吧。”

见夏诚这么说,齐天只好悻悻地走回住处,连平时最喜欢的君山美酒都喝起来没滋味了。食不甘味地吃完饭,他也没象往常那样去将韬堂转转,气闷地躺在了床上。

躺了才不一会功夫,就听有人轻轻扣门环,听到这熟悉的声音,齐天才露出了笑容,“夏兄请进,我等你多时了。”

这些日子以来,钟相、黄佐长时间在飞狐岗,齐天和夏诚接触时间比任何人都多,这两个性格相近的人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明教的军师进来后,往他坐惯了的那张细枝椅上一坐,开门见山地说起来:“陈少阳确是一个宝贝,此人才干还在其次,他的名望确是非同小可,若能为我教所用,必如虎添翼。”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