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都市言情 > 重生世界首富 > 第二十章 大棚种植什么

第二十章 大棚种植什么(1 / 1)

?提高农业产量,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改良品种提高单产,二是扩大种植面积,三是突破农时限制。前两点主要是针对粮食生产,第三点则针对的是蔬菜瓜果的生产。人们熟悉的主要是蔬菜的温室大棚生产。

不过,王小平并不打算按部就班地像后来的寿(光)那样发展。如果按照那样的模式去发展,这里最多成为一个与之差不多的蔬菜生产基地,甚至会因为土地状况的不同无法被其后来居上。

他首先要造势。《家长儿童报》与《童话大王》成立于同一年稍晚的时候,最初按《半月谈》的形式设计安排,但只实行一个月就改为周刊,半年后改为每周三期,如今每期的发行量超过百万,而且预定数量在节节攀升,——只要他在这上面发表一篇文章,自然就能够引起不小的反响。要知道,这份报纸能够销售百万份就意味着有百万余家庭订阅,而此时有实力订阅报纸的,至少是中产靠上的一部分人。准备材料时他才发现,早在8年前就召开过3次全国会议讨论大棚种植蔬菜的技术,全国的种植面积如今已经达到10万亩。为什么后来发展得那样缓慢呢?前期投资巨大是根本原因。在整体经济形势的制约下,有什么办法加快发展呢?这就要谈到一项生物技术了。

找到自己需要的几份期刊,王小平回到住处,取出永生牌钢笔,拿出一叠作协发放的稿纸,开始写文章。文章开头自然要孩子气一些,和家长、小朋友打一个招呼,然后引入话题,开始谈蔬菜生产,但这仍然是极简略地概括,然后由萝卜白菜占据冬春两季饭桌引入温室蔬菜的故事,这才进入正题。

根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西欧最早的温室栽培出现于17世纪,名为“绿色的房屋”;美国到1880年才有温室栽培;日本拥有温室栽培技术大约是在1830至1840年间,因为当时的温室使用的覆盖材料是油纸,故称“纸屋”。

而华夏的温室最早可以追溯道秦始皇坑儒的温室,那是公元前一百多年。汉代宫廷和唐代豪门都有温室种植技术,到了明代的时候,已经有专门的商户进行冬季蔬菜的种植销售。因此,我国温室栽培领先世界至少1700年。

领先于人而落后于人,这样的事情多了,说出来的时候也不怎么舒服。在这里少不得要感慨一番。

“60年代,我国从日国引进塑料薄膜,开始应用塑料薄膜进行小拱棚种植蔬菜,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塑料中小棚开始在各地推广,主要在冬春季育苗及果菜的早熟栽培;同期,占地约667平方米的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吉省省会投入使用,而后沪市等地也开始首次利用竹架塑料大棚获得成功。1975、1976及1978年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科研协作会,1978年大棚生产已推广到南方各地,全国大棚面积已达10万亩。”这段话有不少数据,当然是听某位农业技师说的。

再接下去就是最关键的部分了。发展大棚种植是否合适呢?要引用经济年鉴的数据来论证,粮产量有多少,实际消耗有多少,蔬菜生产的缺口有多大,然后引用一些生理卫生知识,指出丰富餐桌的重要性,证明增加蔬菜生产利国利民利于经济发展的事实。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反正是小孩子,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好。

文章发表后必然引起响应,这个时候的饭桌实在太单调了。不过,这还不是这篇文章的核心,因为大棚种植的资本制约太厉害。

在文章中段,王小平十分简洁地提到了国外的新技术:“国外利用温室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生物实验,大大提高了效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先做准备才能一步先,步步先,在向全国各地宣传温室大棚技术的同时,他要发展却是这里提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按照这个理论,一个植物细胞在合适的条件将能够像种子一样发育为新的植株。

神话一样吧?但科学家就是在创造神话。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得到了能够开花结果的完整植株,证实了哈勃兰特的细胞全能性理论!

这种技术有什么优势呢?简直没办法形容。比如说吧,有一种珍稀的植物即将灭绝,由于植物自身问题,依靠植物种子繁育都很艰难,放在以前,人们多半会束手无策,现在,不用怕!取这株植物的叶尖进行组织培养就可以了。一丁点的叶尖包含成千上万的细胞,这些细胞都能够发育成新的植株,即便成功率不高,也足够挽救濒危物种了。再比如,培育了一种优良品种,依靠这批植株通过亲子代遗传进行基因纯化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而且数量也有限制,有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用怕了!取叶尖、根尖、花药进行培养,千千万万的幼苗就培养出来了!

有了这项技术,当别人发展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时候,王小平就可以发展花卉和药材幼苗的培育产业,将农业生产转化为工业生产!缩短了生物的生命周期还可以培养珍稀品种,这同样是非常有“钱途”的事情。

然后就结束全文:“家长和小朋友们,你们了解这些之后有什么想法呢,欢迎来信……”

这样的文章发表之后,会不会让别人捷足先登?可能性存在,但不大。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时候,听说这门技术的人很少,国内也只有少数人掌握,要想产业化需要资金、技术、人才、土地、作物都到位,等到有人要动手的时候,这边就已经准备好开始生产了。发表这篇文章,等于是预先做了个广告。

想一想未来的发展,畅快啊!

;

最新小说: 鲁路修:缔造新纪元 星云战记 顶级律师被吐一身不恼反笑慢点吐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超级宗门养成系统 重生七零,在江少的怀里撒个娇 全府逃荒?我手握露营车吃香喝辣 重生1990:九龙城寨逆袭大亨 异世界的游戏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