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魔梦缘 > 第八章春去春回 一百零五梦

第八章春去春回 一百零五梦(1 / 2)

?明荷与明涵就是在如梦如幻之中吗——看这是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真的会如此吗,怎么会如此?!从中可见传统意义上的修行有多么的艰难,不好把握!

五台山是七佛之师,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的道场,释迦佛和许多佛菩萨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想开悟,都是三步一拜去朝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也有的人这一路拜下去,两三年才能拜到,为的是要见文殊菩萨。

想当年,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禅师,他从小出家,三十几岁开始参禅,总不能开悟,于是他就从南方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金刚窟,看见一个老人家牵一头牛,胡子白白的,头发也是白白的。老人家请他到他的茅棚喝茶,并与他‘看似随便聊了一番’。当问他佛法,他却答不出来,到此老人家就叫童子送客。茅棚后出来一个童子对他说,法师你请吧!就把文喜禅师送出了茅棚外。文喜禅师正回头要道谢,就看见文殊菩萨骑着一只狮子站在空中。文喜禅师真是后悔莫及,痛哭流涕,可叹他千里迢迢,三步一拜要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都在他眼前,与他当面对谈而不自知。以后,文喜禅师发愤努力,终于大彻大悟。

文喜禅师悟了以后,到丛林下做苦工——饭头、也就是伙夫。大寺院做饭的工作很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做得的,要有真功夫才行!因为一个庙子里有上千人吃饭,那个大丛林的饭桶,个子小的人,站在锅里头,从外面都看不见里面的人,可见有多大。要煮一千多人吃的饭菜,所用的锅铲之重,如果没有练过功夫的人,拿都拿不动。米要整袋倒进锅去,要搅的时候,要有功夫才能转得动那个锅铲。文喜禅师因为自己悟了道,愿意发心为大家做苦差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

明荷、明涵看到这里,故事重点出来了——那一天,文喜禅师在做饭的时候,文殊菩萨在饭锅上现身,还是骑他那只狮子,在饭锅上跑圈。文喜禅师看到文殊菩萨,他拿起锅铲一边打过去,一边嘴里说: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你跑来这里干什么?你是你,我是我。文殊菩萨的那个化身飞到空中一笑,说,‘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

文喜禅师的作为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敢打菩萨!也就是说,如果梦中看到了佛,或者佛真的站在云端上,那就著魔了;那不是真见佛,你尽管拿石头去丢他,也可以说:是你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跑来干什么?(文喜禅师事例为据说引用,不全,片面,不足为凭)

****************************************

明荷与明涵见了太多传统、正道的修行,唉!怎么说?!他们真是头疼,怕了!我们一般人就不可能做到吗?!也就是说,不能嘴上说的头头是道,这样就是跟佛说的一模一样也没有用,因为那是佛的不是你的,要一步步证悟道才行。可是这太显艰难了,功夫境界要是沉湎其中,走不出去,功夫、神通再高、再大那也是魔境。也就是说,什么奇经八脉,身体转化的各种现象,乃至各个层次各种神通的获得,不能平常心的拥有、不能放下、走过去就等同于魔境。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有所住,连守着空,乃至清幽都是魔境,这也太难以把握了!

当然,也有让人不可思议的,就像禅宗六祖慧能禅师,本来不识字,却取得了他应有的功德。看他讲的多么好——‘慧能禅师一次听有人念经有些出入,不能不去提醒那个人,问他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那个人直摇头说,有一些经文实在难懂!于是,慧能就禅师把那个人朗读的部分,为他作了详尽的解释:当我们在虚名浮誉的烟灰里老去、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当生命的火烬将熄,心跳与呼吸即将停止的时候,什么是我们最后的期盼?当坟墓里的身体腐烂成骸,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成为毫无知觉的虚空之后,我们在哪里?那个人一时间感到天地清明,混沌顿开,似乎隐约能看见生命的曙光了。

那个人又请教慧能禅师佛经上几个字的解释,慧能禅师大笑道:我不认识字,你就直接问我意思吧!慧能禅师的话让那个人十分吃惊: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知道意思,理解、参悟佛理呢?慧能禅师笑着说:诸佛的玄妙义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而不是文字。骑马的时候,不一定必须有缰绳,“缰绳”那是给初学者准备的,一旦入了门,就可以摆脱缰绳,在想去的地方自由驰骋(据说引用,不一定确切)’。

明荷、明涵直笑自己妄想太大了,就是想不劳而获吗!可是呢,我们都不是慧能禅师,历史上就出了一个不识字、大有作为的慧能禅师。佛法真是羞涩难懂,禅宗为什么后来传不下去了,怎么说,连慧能禅师的意思我们都不一定了解得了,何况佛、佛法的言外之意。

而丹霞烧佛像的事例,一样令人不可思议——那时丹霞禅师已经当方丈了,冬天冷起来没有柴烧,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像搬下来劈了,用来烤火。院主(就是当家和尚)出来看到了,吓得说:烧了佛,这个罪过多大!有因果啊!奇怪的是,这个当家的胡子、眉毛当时都掉下来,脱了一层皮。佛像是丹霞烧的,因果反而到了当家的身上去;再如,还这样一个禅师,悟道以后,把诸佛的名讳写在了短裤上,就那么穿着——按一般说法就是亵渎吗,还了得!可是他没事,而一个弟子学他,裆都烂了。唉,什么是不可着相,糊涂话题,不明所以然!

就如德者言:‘真正禅宗的境界,不是一句话听懂了,一本书看懂了,云淡风轻便是禅,那毫不相干,云也不淡,风也不轻,身心都是障碍,那是狂禅,口头禅。’也就是说。需要实打实的证道才是根本,不是再说漂亮话。

而这种说法好像很容易,什么是佛?心就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是道;还有,佛就是无事的凡人,没有事的平凡人——这也太难了吧,谁能真正做到无事呢?其实,无事也不一定不包括没事可做、不遇到事,可能包括心态能不能放下的问题,不一定确切,就是那个意思;更有种说法——学佛容易,学佛就是向内找,找自己,明白做到,很容易。做生意、发财也就是满足人的欲-望难,因为是在向外找,人的欲-望往往是难以满足!其实,我们再说的头头是道,就如德者所言——‘思想不等于佛法,不是道理说得好便了不得,那只是思想而已,若以为是,那佛法也变成了魔法。’也就是,正书也能看歪、看邪了。

*****************************

对这样、那样的事例,明荷、明涵自是感慨一番——作为我们一般人,想要在传统上有所信,得到一定印证,希望渺茫。我们还是置身事外,相信他们,理解他们就不错了,毕竟今日与过去是不同的。不是说,佛在世的时候,叫做正法时期;佛过世以后是像法时期,就是有佛像有经典的时候;到了佛经都没有了,只有迷信的时候,叫作末法时期。那末法时期到了吗?真不好说,明白的人不说都明白,不明白的人说了、不理解不说,甚至到会适得其反!

据说,末法时期流行净土宗和密宗。到此明荷、明涵更笑了自己——我们不也是倒因为果,四处引经据典讲大道理好像比谁都明白,实际就是和佛法讲的一模一样也没有用,自解心疑就不错了,因为那不是自己的;我们有秘密吗?当然有了,不知不觉在贡高我慢,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讲的东西、有不好说明的能救人于水火的不可说、无法说的秘密。

唉!看传统、正统承传下来的修行说法,就是高不可攀!不过,无论怎样,也不会改变我们对来生来世美好世界的确信,就是平常心的信,其实没必要想那么多,想多了也无用,先把人做好了再说,这是一切的基础,也就是说,德行不够,就难拥有般若智慧,没有智慧就容易误入歧途……

不过,明荷、明涵也明白,对他们来说,知道这样那样的传承、事例,对他们凡事平常心的拥有,还是很有益处的,历史就是一面可正衣冠、功过的镜子:

禅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禅师是师兄弟,都是开悟了的人,一起行脚。从前的出家人肩上背着一根木把、头是铁打的方方的叫铲子的工具。和尚们背着这个方便铲上路,一是准备随时种植生产,带一块洋芋,有泥巴的地方,把洋芋切四块埋下去,不久洋芋长出来,可以吃饭,不要化缘了。在一个就是,路上看到死东西就把他埋掉。这两师兄弟路上忽然看到一个死人,一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挖土把他埋掉;一个却扬长而去,看都不看。

有人去问他们的师父:你两个徒弟都开悟了,我在路上看到他们,两个人表现是两样,究竟那个对呢?师父说: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因为人死了最后都是变成尘土,摆在上面变成尘土下面变成尘土,都一样,所以说,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引用有所出入)。

看看这个故事,如果没有注解,我们一般人还不知下意识想到哪里去呢!所以,能多一些书,确实能对心胸有所开阔,当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看不明白,把握不住,就成了邯郸学步,连最基本的都路都不会、不敢、也是不知怎么走了,就更惨不忍睹了……

最新小说: 童年动画:天道代打震惊阿波罗 庆帝不在家,我王启年也能当皇帝 四合院:化身活阎王,吓懵众禽! 开局上厕所,鹰酱你慌什么? 崩铁:曝光圣灵谱尼,震惊星神 快穿:当恶毒女配是娇媚尤物后 真千金从合欢宗回归后 离婚后,我开启了游戏人生 失心病 影视:开局撞上王漫妮,痛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