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悍赵 > 第二百一十八章 浮萍

第二百一十八章 浮萍(1 / 2)

? 先秦诸侯有相互赠送宗室贵戚女的习俗,并不关乎臣服屈辱,只是为了盟好。表面的理由很多,俯手即是,有时候甚至简单到了可笑,比如充盈宫室。这种理由其实比没理由也好不了多少,但总算是遮过了脸去。

天底下的事往往就是如此,表面的光鲜所掩盖的苦涩实质除了自己,别人未必能够明了。宗室贵戚四个字很好听,也很高贵,但剥开那层光鲜的表皮你却会发现,其内依然是森严的等级壁垒,甚至比贵族和黎民之间的差别还要为甚。

这正是为什么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向有宁为贫家妻、不为贵人妾思想的原因所在。为贫家之妻固然朝夕忧其食,却总保得住为人的尊严。若是为妾,却失去了那个“人”字所包含的意义,变成了主人家会两脚行走的财产。

为人妾,就算受宠依然是妾,若是不受宠便是婢。不论是妾还是婢,本质上都是庶。她们本人是庶,所诞的子孙依然是庶,除非是贵如君王的家庭,除非有逆天之能,庶本身就低了人一等,形如贱仆。

不论贵贱,没有人愿意为庶,然而人生在世往往身不由己,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就能怎样的。相比较可以为士、可以为伍、可以耕田犁地、可以百工匠作、可以从商为贾,至不济也可以投身富门为奴为仆混饭糊口的男人们来说,依附于父权社会的女子们更是如此。即便是极端的富贵。也没有几个人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这里单单只说采选宗室贵戚女。欺软怕硬是人之本xìng,没有人敢去得罪真正权贵,这种思想在等级社会更是如同价格牌一样明码标价地标示了出来。所以所谓“采选”便说的极是明白:要端庄淑丽者,未嫁处子者,本支庶出者,无有难言隐疾者……

条件很多,但总结起来无非就一层意思,有能耐的人家可以找出各种理由搪塞应付差事——毕竟这牵扯到了许多有能力的庶出子占据高位的情形,所谓“难言隐疾”正是为他们准备的——而没能耐的人家那就得认命,即便名列宗籍。即便是贵族之后,那也得为了家国各种各样的目的乖乖奉出女儿任人奴役。

为何要说是奴役呢?所谓“充盈宫室”并非就是要去给别国君王当妃嫔,仅仅只是从此成为困在某座宫室之中的宫女而已,能不能富且贵还要看运气。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能一飞冲天做凤凰。但大多数情况下却只能在他国王宫的某一个角落里做一辈子奴仆。

如今全掌大权的芈太后当初就是这样从楚国来到秦国的,吃过无数的苦、受过无数的屈辱,如果不是与秦惠文王的一次偶然相遇,或许就要像绝大多数同样出身的宫中女子一样寂寂无声地受一辈子苦了。虽然经其事而明其道,按说芈太后应该更加懂得其中的痛苦,但她现在已经是权柄在手的诞龙之凤了,那么相对于她的家国大事而言,这些强加于别人身上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而且……她芈八子当年受过的苦,秦国宗室里的这些庶女们凭什么就不能去受?如果有可能的话,她甚至恨不得让那些养尊处优的高贵嫡女们也去享受享受。

此次采选宗室贵戚女七十名。分送赵楚韩魏齐以及周天子和义渠各十名,虽然没鲁卫等小国什么事,但所应的依然还是濮阳弭兵之会。本来芈太后仅仅只是想周旋一下赵胜,但她知道赵胜不是楚王熊横,想单靠利诱相拉拢不但不能成事,反而很有可能反过来成为赵国提前联合各国攻击秦国的把柄,所以才会在秦国的宗室贵族之中大肆祸害了一番。

芈太后想得很清楚,同时也与魏冉他们做了细致分析:赵胜这次虽然在最后提出了小合纵,但真实目的依然还是口头上一直宣扬的“弭兵”。这个结论对于几十年经风见雨的芈太后和魏冉他们来说并不难得出,山东各国人心不一。就算有利可图,也不可能真正团结一心。虽然小合纵确实比合纵更容易成事,但就算当真发动了,却依然很有可能面对被秦国各个击破的局面。

赵胜狡猾狡猾的干活,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明知不是最佳选择却又选择之。而且还提出了拿两年时间做准备这种更容易增加变数的方案,那么他的真实用意就耐琢磨了。

明知不可为而耍诈拖延秦国东进的脚步?这个可能xìng有。但是不大,如果赵胜所求的仅仅只是这些,他根本不可能公开与秦王对抗,将秦赵两国推向完全敌对的局面。

用小合纵的利益拴住山东各国,同时让秦国有所顾虑不敢东进,从而给赵国继续发展的时机?这个可能xìng也有,但是依然不大。赵胜提出来的缓冲时间只是两年,虽然他当相邦以及赵国君王这七年以来赵国发展很快,但要想再用两年时间便使赵国具有完全压倒秦国,并且不怕其他国家恐惧之下反过来与秦国连横的实力却是不可能的。要是当真有这个逆天能耐的话,他前几年干什么去了?还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在那里折腾?

以上两种可能都不符合芈太后他们对赵胜的“极高”评价,所以虽然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但最大的可能xìng却只有一个:赵胜想携山东各国之重增加与秦国谈判的筹码。

这个判断是有根据的,虽然与秦国采取的方法不同,但当初赵国吞并燕国之举却也说明了赵胜的野心与秦国并无二致。而且即便他所采取的手段极其温和,一边保留燕国社稷,一面通过种种方法一步步收服民心,最终迫使燕国自己臣服。但扒开其让各国都无话可说的君子之胜光鲜外表。其实质依然是秦国一直采用的“术势”。这说明赵胜与秦国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有强烈的一统天下之念。有这个想法,他就不可能为了各国牵制以保社稷而当真替韩魏楚齐着想,即便是着想也只能服务于赵国争霸的大策略。

要想争霸那就得有争霸的实力才行。赵国这几年发展很快,已经完全摆脱了沙丘宫变之后的低迷状态,并且通过征服胡人和弱齐灭燕重新回到了山东至强的地位,并且在燕国被他们吞并,齐国也彻底废物之后,其实力已将原先足以与他争胜的楚国远远地甩在了后头。

然而与秦国相比而言,虽然秦赵多年未曾交手。尚不知谁强谁弱,各国也只是凭惯xìng思维觉得秦国是虎狼之国,赵国处于弱者地位,远比秦国“可爱”。而且单从形势上来说。赵国在秦国面前也依然难有优势可言,并且还在许多方面还处于完全的劣势。

秦国除了五年前折了八万人被吓了一跳之外,其实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损失,就算真让小合纵成了事,秦国完全丢失函谷关以东土地,但只要闭关自守,却也可以凭关中巴蜀的膏腴之地继续保持超强地位,随时都能找到机会东出函谷结结实实地收拾韩魏楚赵一顿。这种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把握主动权的局面正是最大的优势。

而赵国呢?不管赵胜如何妖孽,他也缺乏函谷关那样的险峻可守。在没有足以仅凭一国之力就能并吞天下的实力之前,要是想得到与秦国一样的优势,就得费心费力的交好韩魏楚齐各国,使他们成为赵国抵挡秦国的屏障。

这样一来所谓弭兵之会就好理解了,赵胜无非是想“弭”韩魏楚赵齐相互之间的兵,却将这些兵指向秦国,从而取得相当于函谷关的屏障。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万历小捕快 归藏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