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悍赵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怒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怒(1 / 2)

? 割地求保护?这是好事呀,天底下哪有让别人白出力的道理,就算是小合纵求的不也是共利么,谁也没打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上党郡这块大肥肉的诱惑力确实不小,除了相当于五分之三个韩国的面积以及近百万的人口,更重要的则是依靠其高崛的地势对邯郸的屏护作用,如果上党在赵国手里,或者至少少水以东的地盘在赵国手里,邯郸西距边境线就将从现在的三百余里猛然扩大到近八百里,邯郸的安全xìng必将大大提高。

这是一个一正一反的道理,在韩国已经无法控制上党的情况下,上党如果落到秦国人手里,赵国邯郸将直接暴露在秦军面前。但若是由赵国控制上党,虽然不能反过来威胁秦国咸阳,却也能坐一望二,随时将秦国保护函谷关的河东郡置于赵军的直接打击之下,在扩大战略纵深,解除邯郸隐患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越过大河进攻秦国上郡的可能xìng,从而让赵国占据战略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说,廉颇甚至赵胜所面对的局面其实与历史上二十多年之后将要发生的长平之战完全一样,进则可攻,退则难守。如果退的结果是连邯郸都处于战争前沿,而前进并且胜利的结果却是给邯郸套上“厚棉袄”,并且在外边加上“铁甲”,从而保证无虞,那么赵国的统治者应该如何抉择?所以也没有必要笑话长平之战的发生是因为赵国君臣利令智昏,其实他们早已将各种可能xìng和得失都考虑进去了。想不走这一步都难,最后的惨败只能说天意在彼,该着秦国统一天下。

廉颇微眯着眼仔细打量着面前的冯亭以及那名都尉,待确信冯亭并非是来耍诈的以后嘿嘿笑道:

“冯先生客气。韩王的意思本将已经知悉了。秦国欺人太甚,不思己过却来犯边,实为天下人共敌。本将奉敝国君王所命出师援韩,既是诚示弭兵之意,更是要告诉天下人,秦国虽为虎狼,却绝非没有法子惩治他们。我军一起,诸国必然响应。韩国诸君如今虽然难免要受几rì急迫,而后却必将战退秦师,万事皆不必担忧。呵呵……嗯,冯先生是告知本将便回去还是要面禀敝国君王?本将也好做安顿。”

廉颇这些话有好几层意思:其一。韩国想干什么他已经明白了,你冯亭也用不着说那些好听话;其二,赵军出兵援韩是为了对付天下人的共敌,不但是为了韩国,同时也是为了赵国自己。所以你们韩国人也别觉着赵国不宣而出师就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其三,虽然赵国出兵是为了“你好我也好”,可赵国如果不出兵,楚魏必然畏首畏尾。不敢帮助韩国,所以你们韩国也别觉得心安理得。用不着感谢。

冯亭在韩国也算得上台面上的人物,这些意思自然听得出来。瞥眼间瞄了瞄廉颇,心里暗自想道:赵国的这位大将军看着粗莽,倒没发现却是粗中有细,弯弯绕不少啊,既说了韩国应该感谢赵国,却丝毫不提赵国会不会接手上党,这样一来给了他家大王最大的回旋余地,果然是人不可貌相。

冯亭不敢怠慢,忙再次拱手施礼道:

“诺诺,在下持有敝国君王国书面呈赵王,还请大将军示下。”

廉颇点头笑道:“哦,那也好。窦丰,你即刻安排人护送冯先生前往邯郸。”

“诺,冯先生请。”

裨将窦丰就是当年领廉颇令秘密训练新式骑军的那位都尉,说起来还是李牧的老师,如今凭灭燕之功已经升任为将,大得廉颇信任,领命以后即刻摆臂相请,鞠让着冯亭向着远处走去。冯亭这一走,刚才肃然而立的将领们脸上立刻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全都低声议论起了韩国割让上党的事。廉颇黑着脸扫了他们一眼,低声喝道:

“都cāo那么多闲心做什么?冯亭的事大王自有定夺,咱们打好自己的仗就是,不要去理这些。”

李牧毕竟年轻,连忙接道:

“大将军,那可不一样。上党若是归我大赵,不说别的,辎重粮草什么的至少不会在关卡上受了难为。”

“嘿嘿,那可未必。”

廉颇满不在乎的将左脚从大石头上挪了下来,拍了拍衣襟道,

“韩国有此意,大王如何决断你我还不够资格论说。不过秦将军那里既然安妥了,咱们就不必太过担心上党韩军与我二心。传令诸军,即刻加快行军速度过关入韩,按卯字方案行事。都给本将把眼睛睁大点,不要太过轻信韩国人的话。出发!”

“诺!”

诸将拱手应命,即刻分散行事,不大会儿工夫,沿河逆行的庞大队伍便已阵容严整的再次提高军速义无反顾的向着西边奔赴而去。

………………………………………………………………………………………………

邯郸这边每天都会接到数不清的前方军报,有廉颇的,有乐毅的,有周绍的,有赵奢的,也有赵固的,纷纷扰扰之间铺天盖地的完全替代了诸般内政的主要地位。事实上赵胜早已经料到秦国无计可施之下必然会铤而走险先发制人,但是他们这么快就采取了行动多少还是有些出乎意料,这样一来就让赵胜此前的诸般安顿显得仓促了许多。

四月二十八rì,上党报廉颇军全数进入韩境,顺利前抵长平、长子一线构筑工事,将上党郡治高平置于保护之中。而秦军也在分兵继续袭扰成皋以起到扰人视听作用的同时忽起大军向北攻破上党郡少曲防线,主力二十万人马攻入少水一线与长平赵军形成了东西对峙。由于相互尚未探明对方战略意图,暂时还没发生大规模冲突——都在那撅着腚忙着挖土修筑工事以为进攻凭借外加以小股奇兵相互袭扰探看呢。

秦国之所以在赵国明确出兵的情况下依然大举攻入上党原因有二。其一,秦国此次出兵的根本目的就是威慑住韩魏楚齐各国,单独与赵国战略决战,赵国出兵而其他国家未动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必然要继续实施原战略方针。其二,赵国以及韩魏楚齐各国的表现给了秦国,特别是白起更大的信心,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此战胜面在七成以上。

这样的判断来自于密密麻麻的情报分析。单以白起方面得到的情报来看:自从赵国出兵以来,齐国一直没有任何表态和动作,不论齐国是无力行动还是坐山观虎斗,现实都是这是一支起不到作用的力量。

楚国在受到秦**事和外交双重压力打压之后。虽然军方昭滑等人一直力主即刻出兵与赵国两面合击秦国,但楚王却一直拖着不表态,由此可见,在秦国先发制人的突然行动面前。楚王除了胆怯,应该还有观望形势的心理。

魏国作为赵国最铁杆的盟友,又是在韩国被灭后最有可能受到秦国攻击的国家,应该说是表现最为积极的,但在赵国未出兵之前。魏王不敢当出头鸟,仅仅之是将重兵压在了野王之东的山阳、高都一带,除了防止战火烧至魏境以外,并没有西向帮助韩国。而在赵国出兵以后。魏王的表现颇为奇特,虽然公开叫嚷三晋联合对抗秦国。并且做出了向上党方向调兵的姿态,但在韩国将上党“送给”赵国的消息传开以后。魏军却即刻撤出了上党地,大是一副不敢搀和韩赵秦三国上党之争的架势。

至于韩国,不论如何分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的也是他们。秦国突然起兵,他们乱作一团,以至于拖延了对策研讨的时机是败的第一件事;野王城危,主将暴鸢不敢前往救援,以致贻误战机,导致野王绝望之下迅速降秦,致使韩国和各国都没有时间商讨对策是败的第二件事;野王丢了以后,在还没有弄清楚秦军真实意图的情况下立刻将上党扔给了赵国,致使好好的一盘山东各国共同对抗秦国的好棋活生生的变成了秦赵上党之争,就连魏国在不清楚赵国是否对上党有意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出兵更是他们败的第三件事。

这三件事里头第一件和第二件好歹还只是害了韩国自己,但第三件却实实在在因为他们的糊涂帮了秦国人的大忙。秦国人要的就是在别国都不参与的情况下与赵国来一场一对一的决斗,本来自己就已经在苦心孤诣于分化韩魏楚赵了,韩国突然来这么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顿时都集中在了上党上头,不论赵国怎么想,也不论事实如何,大家的想法都会是这一场战争已经完全改变了xìng质,已经从山东各国被迫小合纵变成了秦赵两国的上党之争。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万历小捕快 归藏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