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治世宝典 > 第16章 周纪四

第16章 周纪四(1 / 1)

?周共王

周共王出游到泾水边上,密康公跟随,有三个女子前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说:“你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国王。野兽够上三只就叫做群,人够上三个就叫做众,美女够三人就叫做粲。君王田猎都不敢猎取太多的野兽,诸侯出行对众人也要谦恭有礼,君王娶嫔妃也不娶同胞的三个姐妹。那三个女子都很美丽。那么多美人投奔你,你有什么德行承受得起呢?君王尚且承受不起,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而拥有宝物,最终准会灭亡。”密康公没有献出那三个女子。只过了一年,周共王就把密国灭亡了。

周共王逝世以后,他的儿子周懿王姬囏登位。

周懿王

周懿王的时候,王室衰落了,诗人们开始作诗进行讥刺。周懿王逝世,周共王的弟弟姬辟方登位,这就是周孝王。

周孝王

周孝王逝世以后,诸侯又拥立周懿王的太子姬燮,这就是周夷王。

周夷王

周夷王逝世以后,他的儿子周厉王姬胡继位。

周厉王

周厉王在位三十年,贪财好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规谏周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个荣夷公只喜欢独占财利,却不懂得大祸难。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之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间自然拥有的,谁想独占它,那个危害就大了。天地间的万物,谁都应该得到一份,哪能让一个人独占呢?独占就会触怒很多人,却又不知道防备大祸的来临。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能够长久吗?做君王的人应该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群臣和百姓,使神、人、万物都能够得到所应分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呢。所以《颂诗》说:我祖后稷有文德,功高能比天与地。种植五谷养万民,无人不向您看齐。《大雅》说:广施恩泽开周业。这不正是说要普施财利,而且要警惕祸难的来临吗?正因为这样,先王才能建立起周朝的事业,一直到现在。如今君王您却学习独占财利,这又怎么行呢?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被人称为强盗;您如果这样做,那么归服您的人就少啦。荣夷公如果被重用,周朝肯定要败亡了。”这个召公也只是一种职务,大约是周武王时期召公的后裔。周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夷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

但是后来也有人说,周厉王是为了朝廷积聚钱财而革新税赋制度,积聚钱财的目的是为了供养军队,征伐那些不肯前来朝觐的诸侯。可是大概他不知道,改革只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和完善,并不是重新来过。

国人公开议论周厉王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周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他的人,发现了以后就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拜了。

周厉王三十四年,刑法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敢开口说话了,路上相见也只能相互递个眼色而已。周厉王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而已。堵住人们的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厉害。水蓄积多了,一旦决口,伤害的人一定会更多;不让民众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开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理民众的人也应该放开,让他们讲话。所以天子治理国政,使公卿以下直到列士,都要献出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盲人乐师要献出反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要献出可资借鉴的史书,乐师长要献出箴戒之言,由一些盲乐师诵读公卿列士所献的诗,由另外一些盲乐师诵读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进谏,平民可以把意思辗转上达天子,近臣要进行规谏,同宗亲属要补察过失,乐师、太史要负责教诲,师、傅等年长者要经常告诫,然后由天子斟酌而行,所以事情做起来很顺当,没有什么错误。民众有嘴巴,就如同大地有山川一样,财货器用都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民众有嘴巴,又好像大地有饶田沃野,衣服粮食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民众把话从嘴里说出来了,政事哪些好哪些坏也就可以看出来。好的就实行,坏的就防备。这个道理就跟大地出财物、器用、衣服、粮食是一样的。民众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了就去做。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又能够维持多久呢!”周厉王仍然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

过了三年,大家一起造反,袭击周厉王。周厉王逃到彘。即使周厉王进行的是一场改革,但也是一场失败的改革!周厉王的太子姬静被藏在召公的家里,国人知道了,就把召公家包围了起来。召公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君王,君王不听,以至于遭到这样的灾难。如果现在王太子被人杀了,君王将以为我对他们记仇而在怨恨君王。侍奉国君的人,即使遇到了危险也不该怨恨;即使怨恨也不该发怒,更何况侍奉天子呢?”于是召公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了王太子赴死,王太子终于免遭杀害。

周朝共和时代

公元前841年,周王室只好由召公、周公二位辅相共同治理朝政,史称“共和”。中华人类有明确纪年的历史从此开始了。

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8年)

周厉王已经死在了彘地。太子姬静已经在召公的家中长大成人,二位辅相就一块儿扶立他为周王,这就是周宣王。

周宣王登位以后,仍然由召公、周公辅佐。他们修明政事,效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风,诸侯又都来尊奉周王室了。

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6年)

鲁武公带头前来朝拜天子。

周宣王不到千亩去耕种籍田,籍田是专供天子带头亲耕,以示重视农业的田地。虢文公劝谏说:“这样不行。”周宣王不听。

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

周王室和姜戎在千亩打了一仗,王室的军队被姜戎人打得大败。周宣王丢掉了南方江、淮一带的军队,就在太原清点人口,以备征兵。仲山甫劝谏说:“人口是不能清点的。”仲山甫的劝谏至少没有找准理由,人口为什么不可以清点呢?总得给出一个原因或理由吧。周宣王不听劝阻,最终还是清点了。

周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

周宣王逝世,他儿子周幽王姬宫湦继位。

周宣王元年(公元前781年)

史载姬宫湦继位的时候只有十四岁。

周宣王二年(公元前780年)

西周都城和附近的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的地区都发生了地震,其惨烈状态不会低于汶川大地震。

伯阳甫说:“周朝快要灭亡啦!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不应该没有秩序;如果打乱了秩序,那也是有人使它混乱的。阳气沉伏在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着它,使它不能上升,所以就会有地震的发生。如今三川地区发生地震,是因为阳气离开了它原来的位置,而被阴气压在下面。阳气不在上面,却处在阴气的下面,水源就必定受到阻塞,水源受到了阻塞,国家就一定灭亡。水土通气,才能供给民众从事生产之用。土地得不到滋润,民众就会财用匮乏,如果到了这种地步,国家不灭亡还等待什么!从前,伊水、洛水干涸,夏朝就灭亡了;黄河枯竭,商朝就灭亡了。如今周的气数也像夏商两代末年一样了,河源的水流又被阻塞,水源被阻塞,河流必定枯竭。一个国家的生存,一定要依赖于山川。高山崩塌,河川枯竭,这是亡国的征象。河川枯竭了,高山就一定崩塌。这样看来,国家的灭亡用不了十年,因为十刚好是数字的一个循环。上天所要抛弃的,不会超过十年。”国家面临危难,大臣们不想方设法辅助年幼的君王渡过难关,却阴阳怪气地散布流言蜚语,这个周幽王不大好办了。这一年,果然三川枯竭了,岐山崩塌了。果真凑巧还是史官们的杜撰?

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99年)

周幽王宠爱褒姒。褒姒是褒国战败以后为了求和而向周幽王贡献的一个美女,年龄不过十四五岁。她出身卑微,又没有靠山,因此不苟言笑。后来,褒姒生下一个儿子叫姬伯服,周幽王又想废掉原来的太子姬宜臼和王后申氏。好让褒姒当王后,让伯服做太子。周太史伯阳一边诵读历史典籍一边感慨道:“周朝就要灭亡啦。祸乱已经造成了,没有什么法子可想了!”中国古代红颜祸水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其实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周幽王和褒姒此时不过十七八岁,相亲相爱有何不妥?而且周幽王得不到群臣的支持,褒姒又没有什么靠山,他们虽然做着君王和宠妃,其实都有孤孤单单的同病相怜。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他们特别地靠近。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周王室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前来侵犯就点燃烽火。周幽王为了让褒姒发笑,便点燃了烽火,诸侯们见到了烽火全部赶来了。这个全部赶来了,应该只是京城附近的诸侯们。诸侯赶到以后,不见有敌寇,大家却乱做了一团一个个又气又恨。褒姒看了,果然笑了。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了烽火。

周幽王任用虢石父做卿,在国中当政,国人都忿忿不平。虢石父为人奸诈乖巧,善于阿谀奉承,贪图财利。烽火戏诸侯,就是虢石父出的鬼点子。周幽王废掉了申王后和太子,申王后的父亲申侯很气愤,于是联合了缯国、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台,召集诸侯们的救兵。诸侯们谁也不相信,没有人再派救兵。申侯就把周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又俘虏了褒姒,还把周王室的财宝都拿走,这才离去。于是诸侯们都靠拢申侯,共同立周幽王从前的太子姬宜臼为王,这就是周平王。这个申侯才是真正的凶恶!为女儿出气原本不错,可是女婿不肖,就可以将他杀了?这又怎么符合父慈的标准呢?况且推究女儿失宠的原因,不外是因为褒姒,按理应该诛杀褒姒了事,可是申侯没有这么做。大概他也喜欢褒姒的美丽吧!这时的诸侯们也真不像样,君王失德,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大孩子。申侯弑君之罪不讨,儒家的君君臣臣之义又哪里去了?总之,西周末年,君不像君,臣不像臣,诸侯不像诸侯,只有等着灭亡了。

;

最新小说: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