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东坡判案 > 第一章 初到杭州

第一章 初到杭州(2 / 2)

周聪:“属下倒是听说那苏轼在凤阳任签判的时候,洗冤禁暴,屡破奇案,颇得老百姓的拥戴,还得了个‘苏贤良’的美名。”

陈述古不服地:“‘苏贤良’?哼。”

周聪:“大人,现在…”

陈述古不耐烦地打断师爷的话:“现在他也不过是个六品的通判,我是五品知州,新法推行,本府积压案件众多,我倒要看看这苏轼有什么通天的能耐?”

苏轼主仆四人终于乘船到了杭州府的埠头。四人汇了船钱,在岸边又雇了脚夫搬运行李。一行人顺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方向,进了杭州城。但见红楼画阁,绣户朱门,雕车竞逐,骏马争驰。高柜巨铺,尽陈奇货异物;茶坊酒肆,只见华服珠履。真是花光满路,萧鼓喧空,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四人虽也是出自京城形胜繁华之地,见了此番景象,也不由看得目不暇接,赞叹连连。

墨郎道:“老爷,我们赶了一个月路。离杭州越近,这街市越繁华。今日到得杭州,还是没有想到,杭州城居然有这么大!”

紫烟兴奋道:“就是的。在京城的时候,就听人说江南的富庶一点都不在京城之下。你们看杭州人的穿戴,倒比京城还显得阔气。”

苏轼:“在京城待久了,整天的争来斗去。再呆下去真的都要闷死了。出来看一看,到处一派生机,多好啊。我现在倒有点后悔,早没有向圣上提请外放。你们看这里百姓富足,民风朴实。人们常说‘苏杭熟、天下足。’真到了江南,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苏祥:“老爷以前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固然重要,多出来走一走,看一看。也很长见识。”

苏轼:“是啊,这一路走来,虽辛苦,却不虚此行啊。”对墨郎道:“墨儿,你去打听一下,看看州衙在何处。”

墨郎找来一个路人询问。片刻回道:“老爷,州衙就在前面拐角处。一过去就看见了。我们要不要现在就去报到。”

苏轼略一思量:“不急。先了解一下本地的风土民情。”

四人先找了家客栈,将一应随带行李安置好,又打发了脚夫。虽然一路奔波劳顿,但初来杭州,四人均是兴奋。安置好行李后,便一起出来游玩。正流连于街景。突然前方不远处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只见密密匝匝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百姓。而且还有不少人向那里奔去。嘴里吆喝道:“快去,这等好机会可不能错过。”

墨郎迫不及待地:“老爷,那里有热闹,我们快去瞧瞧。”苏轼好奇,四人遂跟去。

四人走近前,仔细再看,原来是一处院落。因院子内早已挤满了人,不得已后来的人只好围在院子外面,将四周堵得水泄不通。

苏轼不知里面有何事。张头探望,却什么也看不到,问旁边一人:“这位小哥,请问里面在干什么?”

那人道:“你还不知道呢。府衙贴出告示了,要招募一名捕快。大家都是来应招的。”

苏轼看看四周:“这么多人想当捕快呀。”

那人:“是啊,谁不想吃一碗公家饭。你想,旱涝保收,又威风。娶媳妇都有的挑。”苏轼听了,哑然失笑。

墨郎看那人身材瘦小,弱不禁风,笑道:“这位大哥,似你这等身子骨也来应征。”

瘦子怒道:“我自应得,关你屁事。”

苏轼对三人:“我们也进去看看。”四人挤进了院子。

人群接踵摩肩,四人好不容易挤了进来。只见院子很大。中间搭有一个台子。四周挤满了人。一个身材瘦小,年纪三十上下的八字胡走上台子,嗓音尖细地喊道:“列位安静一下。敝人周聪,乃是本府的师爷,也是本次府衙招募的主考官。州府要招募一名捕快,相信各位已经看到告示了。众位踊跃报名,府尹大人很是欣慰。但是府衙人员有限,只能招募一名捕快。府尹大人为了公平公正地给众位应试者创造机会,决定举行此次考试。以测验众位,能者居之。通过者不需一分一毫就可应征入府。诸位可要自己把握好机会。”

台下顿时一片嘈杂议论。

苏轼面露赞许之色,心道:考试!嗯,好办法。早听人说杭州知州陈述古刚愎自用,任人唯亲。此番看来,传言未必属实。这陈述古倒还开明。

只听台上周聪喊道:“将尸体抬上来。”

两个衙差抬一具尸体上来。那尸体显然被水泡过,身形浮肿不堪全没了人形,肤色惨白,令人作呕。不少人当场吐了出来。

周聪:“这是本府刚发生的一起命案。死者是在河里被发现的。府尹陈大人已破获该案,并将凶手捉拿归案。这次考试就以此案为题。看看众位有没有本事将凶手找出来。诸位先仔细研究一下这具尸体。”

尸体恶臭,不少人都捂鼻不愿靠近。也有不少大胆的,靠了上来。只是来回看看,却不敢碰。

;

最新小说: 万历小捕快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