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朱允炆 > 第十二章:人性

第十二章:人性(1 / 1)

?自知劝说无望加上内心惭愧的小娥退出了太后的寝宫,走在回复朱棣的路上之时,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自己之所以能够背叛吕太后,不过是为了就出自己的意中人王麟,而不是一味的去贪图荣华富贵,然而自己毕竟还是心中有愧的,自从跟了吕太后以来,善良的老太后心疼自己的遭遇,一直对自己I是照顾有加,现在跟燕王联合起来对付她,真的良心说不过去小娥虽说是一个宫女,然而毕竟自幼也是饱读诗书,也算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如果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当自己的主人遇到了困境之时,自己本该不惧生死来跟她共渡难关,哪怕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也是应该的,然而有时候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自己的一死却也容易,然而如果自己死了,又有谁来救王麟呢她太了解人性了,是的,在很多时候人都有自己的自私的一面,而这种自私有时候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比如说有时候,父母为了自己的子女会不计代价的做出一些哪怕危害他人的事情;也有如同她这样为了自己的爱人而甘愿自私的人,而这种在人性的本源下做出的自私之举在有些时候应该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她又太不了解人性,毕竟这个社会的发展更多的是在克制自己的自私欲望而达到一种大功于天下的情况下实现的,比如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内乱之时,晋国君主大肆的杀戮赵氏,然而在危难的时刻,程婴却显示出了近似疯狂的无私,以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换的了赵武的活命正是有了这一无私,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赵氏复仇,作为一个在赵家做门客的人而言,程婴完全不必拿自己的儿子来换赵氏孤儿,然而他还是在危难时期选择了忠义与知恩图报,因为自古以来,我们的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这种思想的感召之下,人性固然强烈,依然有道德层面的东西对其加以束缚人性与道德的自我约束有时候是对立的,有时候会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形之下会出现选择人性的一种人,当然也会有克制自己的欲望而遵守道德的人,比如说是前朝的名将岳飞,在他的脑海之中一直深刻的根植着恢复旧土,赢回二帝的愿望,然而在受到猜忌强制回兵之时,依然克制了自己的想法选择了忠心而小娥不同,她不希望做一个圣人,也从未奢望过能够名垂青史,她想要的很简单,仅仅是救出自己的情郎然后能够好好过完一生罢了,因此,虽然受到了良知的拷问,甚至会受到后人的唾弃,然而她毅然的会选择不择手段的去救出王麟,然而现在她失望了,吕太后虽是女流之辈,然而在朝廷变故之中却显示出了无比的刚强没办法了,自己已经没有了与朱棣交易的筹码,眼下只有一条路了,那便是求朱棣开恩,放王麟一条生路。来到朱棣的面前,小娥讲了一边去劝说吕太后的经过,朱棣听后之时淡淡的叹了一口气,是啊,自己又何尝不了解自己的皇嫂啊,这是一个善良却有刚正的女人,想要她投向自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小娥的劝说失败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罢了,并没有太多的对小娥的责备,于是说道:“我早知会如此,你起来吧,我不怪你”“陛下,奴婢还有一事相求,还望陛下开恩,放了王麟吧”说罢小娥磕头不止朱棣明白她的来意,在他的心里也不是一定要杀掉王麟的,毕竟虽然这个年轻人虽然反对过自己,然而正如同金忠所说的那样,如今天下已经是自己的天下,百姓也自然都成了自己的臣民,如果大加杀戮,将来又要靠谁来守护呢然而转念一想,自己还不能仅凭一个宫女的求情便放了他,一方面来说,毕竟王麟是坚决反对自己登基的,这样的放掉他不知道又会生出什么枝节,另一方面,小娥和他是有交易在前的,而如今,劝说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其能够就此放人,于是思虑一番后,朱棣说道:“放人也未尝不可,但是我有个条件必须做到”“您是要我继续劝说太后么”小娥问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我要你劝得是王麟,此人向来有才名在外,我也很是欣赏,然而他毕竟是反对我,只要你能够说服于他,让他号召天下士子归心,我不但会放了他,还会加以重用”朱棣说出了自己的条件“陛下放心,我会说服他的,”小娥听后连连的答应道朱棣命人带她去牢房探望王麟不提,但说小娥走后朱棣又犯起难来,毕竟眼下还是得有吕太后的点头支持才能安坐龙椅,然而当下吕太后对其恨之入骨,又怎么会支持自己呢看到朱棣走来走去,一个近臣来到他面前说道:“陛下可是在烦恼太后之事”“不是此事还能有什么”朱棣漫不经心的说道“微臣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近臣说道朱棣听到这话,转过头来看着此人,他本是建文帝使得旧臣,因为靖难之役中主动投诚立功,所以才得以在朱棣身边侍候,于是便对他说道:“爱卿有何计策,但说无妨,一旦劝说成功,大功一件”近侍听后更加得意,于是说道:“陛下何不假装设宴请吕太后相聚,就说是,向其赔礼道歉,等到酒席之上消除他的顾虑防备之时,再趁机征求她的支持,岂不是一举可得”好一个苦肉亲情之计,此计策连站在一旁的姚广孝都不得不点头称善,朱棣也是比较满意,然而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如果太后依旧不同意呢”“那也好办,您就令人强行逼迫其就烦,然后再杀掉她,找一个替罪羔羊掩人耳目不久行了么”近侍说道听到说要杀掉吕太后,本来温和的朱棣瞬间变了脸色,厉声说道:“来人,将此人给我拖出去重打五十大板,革除官职永不录用,以后有再敢言杀掉太后者,一律杀无赦”这下在场的大臣都傻眼了,谁都不明白,这个近臣的计策切实可行,也是为了朱棣的江山社稷,为什么反被受刑,朱棣又为何大发雷霆呢这一切虽然迷惑了在场的大臣,然而只有朱棣自己知道为何自己会突然地愤怒,这一切的一切,如果非要是用一个词来说那便是人性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嫂为母。不仅在普通的家庭里是这样,即便是达官显贵,哪怕是生在在帝王之家也是如此,了解我国历史的人都明白,自古以来皇子的出身是一个身份的重要标志,如果是皇后所生,那便是正宗的血统,是可以在众王子面前显摆的,而作为一个姬妾所生的皇子,基本上是与皇位无缘的虽然后来朱棣做了皇帝,并且朱棣本人也是文韬武略,然而有一个事实他却是无法改变的,那便是他的出身,朱棣的生母只是后宫的一个不受宠幸的姬妾,因此注定了他的待遇跟马皇后所生的皇子比起来要大相径庭,尽管他在朱元璋的儿子里面排行老四,然而却不是太得到众位皇子的尊重还是在朱元璋在世之时,有一次皇十五子朱植正在御花园玩耍,此时朱棣正好走过,刚好他的一个球踢到了朱棣的面前,于是他大声的说道:“快把球给我拿来”原本来说朱棣是哥哥,朱植是小弟,应该称呼其为皇兄,然而历来朱植便看不起庶出的朱棣,因从才会如此的傲慢无礼然而有时候记恨一个人并不是仅仅因为他的傲慢,而是他的区别待人,就好比朱植来说,假如他就是这个性格,对谁都是如此也就罢了,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见到马皇后所生的几个皇兄的时候,他却表现的彬彬有礼,因此,在同样的兄弟关系面前,却有如此的不同待遇,也难怪朱棣会不悦因此再听到朱植的话后,朱棣假装没有听到,继续的往前走,这时候朱植有嚷道,真是没有教养,果然是庶出之人,连一点礼貌都没有正是这句话惹恼了朱棣,他走上前去把朱植一顿痛打,然后警告他以后再敢这样出言不逊,一定会让他好看小孩子打架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然而在有些人的眼里这却不是小事,比如说是朱植的母亲韩妃此刻的她正得宠于朱元璋,于是在晚上侍寝之时乘机向朱元璋哭诉,说是朱棣欺负她们母子,并声称以后必然会给他们颜色看看,希望朱元璋为他们做主,如果不严惩朱棣。他日后必然会危及大明社稷的此刻的朱元璋虽然并不会相信韩妃的全部话,但是却也动了惩罚朱棣的心,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多疑并且强势的君主,在他的面前,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敢放肆的,他了解朱棣,知道他也许是会说一些狠话,但绝不至于敢威胁江山社稷,最起码是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但了解又怎么样,毕竟还是抵不住枕头风于是朱棣的厄运来了,第二天朱元璋把朱棣叫来不由分说一阵毒打,都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话一点不假,朱棣的母亲以前便不太受宠,更何况现在已经去世,因此看来此次是厄运难免了然而就是这个时候,善良的大哥,太子朱标出手相救了,在朱标的劝解之下,朱元璋饶了朱棣。看着自己被打的遍体鳞伤的弟弟,朱标表现了无比的疼惜,他把朱棣带到自己的宫中,并让自己的妻子吕氏照顾他,在吕氏的悉心照料下,朱棣渐渐的恢复了健康自此以后,为了平息朱棣心中的不平之气,朱标以及吕氏都是如同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的照顾朱棣,这让没有太多体会慈母情怀的朱棣感受了前所未有的温暖,朱棣是一个大情大性之人,他将对朱植的恨记在了脑子之中,但他也是个懂得恩情的人,将兄嫂的关怀记在了心中因此,虽然在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之下他发兵夺取了皇位,但是心里却有着对嫂嫂的歉意,在此种情景之下,有人想要杀掉吕氏,他当然是大怒,与其说是政治作秀,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朱棣心中那无法泯灭的人性使然

;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