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独孤重阳 > 第一章:潼关怀古

第一章:潼关怀古(2 / 2)

“你家老爷究竟对那些歹徒说了些什么,你可听清楚了?”

“隐隐听到‘十三太保’什么的,后面的并未听清楚。”

“竟然是章惇座下‘十三太保’?!你家老爷还交给你什么东西了麽?”

“老爷还塞给我一本书,让我一并交与周老爷。”说完,王丙从怀中掏出了一件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件,扯掉外层的那些油布后,正是那本《常清静经》。

周侗此时已然知道,所有的祸端均是源自这卷经书了。

.

周侗当年曾听义兄讲过一些杨家与章家之间的恩恩怨怨。

原来杨家与章家同为建州浦城人氏,只因自己的义兄杨纮与章惇之父章愈交好,那章惇年少时便理所当然地拜在了杨虎头门下学习武艺,学艺期间,章惇偶然得知杨家有一本祖传秘籍,乃杨家武学之精要所在,于是生起觊觎之心,几次三番在暗中打探,终于被杨虎头察觉,遂一怒将章惇逐出师门,两家因此而结得仇怨。

说起杨家那本祖传秘籍,便要追溯到本朝太祖开宝七年的时候。相传杨纮之父杨亿杨文公将欲出生之时,家中忽然有一游方道人来访,自称怀玉山人,只道与杨家之子有缘,交予杨父一卷经书,扭头便走了。杨文公出生之后,其母便每日为其诵读此经,直至长成。终于,杨文公因由此经悟得了一身出神入化的武艺,于是便将心法大纲批注于经书之侧。只是不知因何缘由,书成之后杨文公却将此经留在了当时在任的汝州。直至六年以后,杨文公突染恶疾,方才由老仆传话,告知后人藏经一事。

此事不明之处有三:一、杨文公缘何将经书留在汝州?二、义兄杨虎头为何在文公死后七十多年才去汝州寻找经书?三、自己曾与义兄杨虎头切磋过多次,义兄一身外家功夫已臻化境,为何江湖中却有传言杨家武艺并非以外功取胜?

想到这里,周侗摇了摇头,便不去管他。遂将小杨涛又交于王林氏抱着,自己接过经书信手翻开来看,只见书中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周侗读了两句,便觉此功法博大精深,只是与自己生平所学大相径庭,太过于阴柔了。

周侗笑了笑,便将这本《常清静经》又递给王丙,言道:“此书还是存于三郎之处罢。待这娃儿长成之后再交还于他。”

说罢,周侗低下头来满怀深情地看了眼小杨涛,“娃儿啊,你且快些长大,看来周某临老又要收一个徒弟了。”

这时,周侗转头问了问王丙:“三郎此番又有何打算?这就要再回汝州麽?不如就留在潼关如何?”

王丙夫妇这一路西来,早就将小杨涛当作了自己的亲生孩子,此时便要与这娃儿分别,心中均有不舍,更何况王丙心中已有一丝回归故土之念。夫妇二人私下商量了几句,便当即决定暂且留在潼关,待到杨涛长大些再作计较。

周侗不禁抚掌微笑,自己孤单单一个老头子,儿子当兵在外,妻子病逝多年,自己若要照看一个尚未足月的婴儿,确有诸多不便,王丙夫妇若能留下来,那是最好不过的。这夫妻二人皆为良善之辈,且重情义守信诺,杨涛由他们带着,自己大可放心。更何况,王丙夫妇已然育有一女,带孩子的经验更是他这个平素只知习武的莽夫所不能及的。

此时,周侗方才仔细打量了一番王家未足两岁的闺女王木兰。且说周侗与王丙已然说了半天话,这许久,王木兰只是拽着王丙衣角,静静站立,也不哭也不闹。周侗一看,此女倒也生得天庭饱满,骨骼清秀,是块练武的好材料,不如一并收作徒弟罢了,她与杨涛年龄相仿,到时候二人也是个伴。

周侗便将自己欲收木兰为徒的想法说与王丙知晓,王丙自是喜出望外,欣然允诺。

.

自始,王丙一家便在潼关独角村周家大院住下了。由于周家原先那位管家年老体衰,周侗便让他去别院监看那些个庄户,享享清福去了,将周家大院的一应事务均交接于王丙。王丙做起这些事情,自然是轻车熟路,短短数日磨合之后,便将整个周家大院管理得井井有条。

同时,杨涛与木兰也在一天天地长大着。;

最新小说: 综武:百晓生,我敢说你敢听吗 洪荒:截教首徒,三教合一! 综武:人在大明,开局召唤不良帅 综武:融合凯皇,开冲王语嫣 武侠:悟性逆天,九岁创真武法相 综武:庆国大皇子,杀敌成至高 我在修仙界登陆洪荒 从扎纸人开始证道长生 人在武侠当魔头,师娘孕气逆天! 我,大庆六皇子,开局请庆帝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