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乔(1 / 1)

?(乔字古作“桥”),生卒年不详,庐江郡皖县(今安徽安庆潜山),中国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系乔公长女、孙策配偶、小乔之姊。在中国长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也有记载。与小乔并称为“江东二乔”,传说为绝世美女。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随从孙策攻取皖城并胜利。得到了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美女。孙策自己纳,周瑜纳小乔。孙策对周瑜说道:“纵然她们(以后)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我们两个人作夫婿,也足够他们高兴了。”

(周瑜)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周)瑜纳小乔。

东汉末年,乔公,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丰实。乔玄生有二乔两位出水芙蓉般美丽的女儿,皆有沉鱼落雁之容,姐妹俩儿都知书达礼,通音律,晓诗文,尤其女红一事更是名闻遐迩。后来乔家大姑娘(世称)嫁给孙策,二姑娘(小乔)嫁给周瑜。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于打猎时遇刺受重伤,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饮,全心照顾,然孙策仍药石罔效逝世。悲痛欲绝,数度昏厥,并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孙策临终前曾拉着她的手,要她照顾幼弟孙权(18岁),助他接掌大权,并除奸讨逆,使只好打消原来念头。后来孙权在与众臣如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辅佐下,很快地团结江东各股势力,建立威望,进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据说在孙权称帝(公元229年)之后,即不再过问俗事,深居简出,青灯古佛,宁静详和,安享天年矣!

史籍中有关江东二乔的记载极少。陈寿的《三国志》中只二乔有《吴书·周瑜传》有这样一句。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周)瑜纳

小乔。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孙)策从容戏(周)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这两句话告诉我们:

第一,二乔的姓本作“桥”,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小乔”来区别。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惯不经的。历史上许多皇后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妹妹孙夫人,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不过有些戏曲中称叫乔靓,小乔叫乔婉(出自《凤凰二乔》),因为叫贯了和小乔,所以忽略了她们的原名。

第二,二乔的籍贯也没有写明。

第三,二乔长得很美,有倾国之色,顾盼生姿,明艳照人,堪称绝代佳丽。

第四,孙策、周瑜得到二乔是在建安四年(199年)攻取皖县之后,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周瑜比孙策小一个月),而二桥未出嫁,估计在十五十六左右。

以上就是历史中关于这二乔的全部记载。甚至,史书上都没有说,她们姐妹俩到底是孙策和周瑜的正妻,还是仅仅被纳为妾。在讲究尊卑有序的封建时代,这绝不是小事。推测一下,在得到二乔之时,孙策和周瑜都已虚岁25。古人普遍早婚,他俩若已有原配,那也是毫不奇怪的,且婚姻在古代被极为重视,有一套繁琐礼节,更涉及宗族子嗣等内容,而二乔背景仅仅是是城破后被纳,恐怕是妾的可能性更大。

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最早而且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正史中对于二乔的记载仅《三国志》一处,再无下文,甚至连名字

都没留下。但历代文人却被史书中所称二乔“皆国色也”撩拨得热血贲张,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在赤壁大战中,如果周瑜不是有东风相助,趁风势火烧曹操战船取得胜利。那大、小乔早就成为曹军的战利品,关到曹操建的铜雀台里去了。这是诗人咏史时的想象、生发,本身并不是历史。

到了明代罗贯中那里,杜牧的诗却又成了历史的依据,大大被“演义”了一把。208年,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进军东吴,统一江东。蜀国想借机与东吴联合抗曹,但孙权的大臣们却意见不一。于是,诸葛亮便来到东吴,做孙、刘统一战线的思想工作。当时东吴政权内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大将周瑜,因此诸葛亮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了他身上。《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一章中,诸葛亮这样对周瑜说,曹操曾经发誓:“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这是诸葛亮红口白牙说瞎话,曹操统一中国是想成就自己帝业不错,但如果说是为了两个女人,就太荒唐了。罗贯中为了表明自己言之有据,还让诸葛亮随口朗诵了曹植写的《铜雀台赋》,其中有这么两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中的确收录了曹植的《铜雀台赋》,但其中根本没有这两句。更重要的是,曹操建铜雀台是在210年,曹植写赋也当在此之后。而诸葛亮联吴是在208年,这时,铜雀台根本连影儿都还没有,曹操得了二乔也不能往那里装;诸葛亮也除非真的先知先觉,至少提前两年以上知道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内容。罗贯中杜撰这段情节的用意,是突出诸葛亮的睿智。诸葛亮本来是说服东吴一起抗曹的,但他玩了一个“倒高潮”,先用激将法刺激周瑜,说这曹军反正咱也打不过,他们打你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小乔两个女人,你只要把她们献出去就平安无事啦。这招很损,诸葛亮明白以周瑜的英雄气概,是断受不得这等侮辱的,为自保而献妻,这哪里还是英雄!周瑜果然中计。

由于《三国演义》是通俗小说,罗贯中的这番杜撰对后世影响甚大,二乔也就成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名女人。因为没有二乔,就没有了蜀、吴联盟的基础,就没有了随后的赤壁之战,也就没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乔字古作“桥”),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中国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系乔公长女、孙策配偶、孙权之嫂,小乔之姊。在我国长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也曾登场。与小乔并称为“江东二乔”,据传为绝世美女。

乔玄生有两位出水芙蓉般美丽的女儿,皆有沉鱼落雁之容,姐妹俩儿都知书达礼,通音律,晓诗文,尤其女红一事更是名闻遐迩。后来乔家大姑娘(世称)嫁给孙策,二姑娘(小乔)嫁给周瑜。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于打猎时遇刺受重伤,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饮,全心照顾,然孙策仍药石罔效逝世。悲痛欲绝,数度昏厥,并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孙策临终前曾拉着她的手,要她照顾幼弟孙权(18岁),助他接掌大权,并除奸讨逆,使只好打消原来念头。后来孙权对皇嫂仍万般尊重,也在与众臣如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辅佐下,很快地团结江东各股势力,建立威望,进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据说在孙权称帝(公元229年)之后,即不再过问俗事,深居简出,青灯古佛,宁静详和,安享天年矣!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的那年大致是二十四岁,大致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和孙策仅过了两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中国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系乔公之女、孙策之妻、孙权之嫂。传说与其妹小乔均为绝世美女。在我国长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也曾登场。

英雄必有美人相伴,这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固定套路。中国六千年文明史,也只诞生了四位公认的美女:其中的王昭君、杨玉环,一个出于西汉、一个出于大唐,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另外两位,西施生于春秋、战国交替时期,貂蝉身处东汉、三国过渡时期,这两个时期恰恰是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更有意思的是,身处盛世的美女王昭君、杨玉环确有其人其事,而居于乱世的美人西施、貂蝉却于史无据,其人其事多出于传说或小说家言。

这或许可以证明,人们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一个英雄的年代没有美人的。即使真的历史没有,也一定要编排出疑似历史的故事。中国人实在太熟悉那段堪称人类婚姻史上最著名的“三角恋”——貂蝉与吕布、董卓。这次精心策划的三角恋爱,直接催生了后来的三国大战。换言之,貂蝉以自己柔美的身体,将中国历史推到了独特的三国鼎立年代。

可惜这只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尽管有很多人相信,但谁也拿不出貂蝉曾经存在过的确凿证据。不过,三国时期还有另外两位美人,名气也不在貂蝉之下,她们就是、小乔俩姐妹。现存的史书能够证明,她俩确实来过这个世界。

据《三国志》记载,“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着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杜牧著有《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过江东争取东吴的联盟时,将曹植的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篡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用以激怒周瑜。

........................................................................

;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