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叙(1 / 2)

?,字伯奕,天水郡冀县人。活跃于东汉末年至魏国前期。官至抚夷将军。与杨阜是姑表兄弟,叙之母是阜之姑。先,杨阜为冀城参军,诈降于马超。后至历城说叙起兵抗超。叙联结梁宽、赵衢、尹奉、赵昂起事,大败超,杀超妻子并至亲十余口,夺冀城。马超败走历城,尽洗城中百姓,杀老母及尹奉、赵昂全家老幼。战争之后,曹操论功行赏,封为列侯,后事迹不详。

同族(按照同姓且同郡同县推定,两人或为同族,但具体的亲属关系不明)姜冏,为郡功曹,建安十七年(212年),值马超(推定,史书并未言明)率羌、戎叛乱,进攻冀县,冏身卫郡将,没於战场。冏子姜维,字伯约,仕魏官至中郎;仕蜀官至大将军。

三国志杨阜传》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凡万馀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馀人,使从弟杨岳於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於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於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於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歔欷悲甚。叙曰:“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於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使从弟杨谟至冀语岳,并结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於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陇右平定,太祖封讨超之功,侯者十一人,赐阜爵关内侯。阜让曰:“阜君存无扞难之功,君亡无死节之效,於义当绌,於法当诛;超又不死,无宜苟荷爵禄。”太祖报曰:“君与群贤共建大功,西土之人以为美谈。子贡辞赏,仲尼谓之止善。君其剖心以顺国命。之母,劝叙早发,明智乃尔,虽杨敞之妻盖不过此。贤哉,贤哉!良史记录,必不坠於地矣。”

《三国志夏侯渊传》

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围遂、超馀党梁兴於鄠,拔之,斩兴,封博昌亭侯。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於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去冀二百馀里,超来逆战,军不利。汧氐反,渊引军还。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超,起兵卤城以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於后尽杀超妻子。超奔汉中,还围祁山。叙等急求救,诸将议者欲须太祖节度。渊曰:“公在邺,反覆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攻急也。”遂行,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郃至渭水上,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渊到,诸县皆已降。

《三国志马超传》

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於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於邑,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

皇甫谧《列女传》

母者,天水姜伯奕之母也。建安中,马超攻冀,害凉州刺史韦康,州人凄然,莫不感愤。叙为抚夷将军,拥兵屯历。叙姑子杨阜,故为康从事,同等十馀人,皆略属超,阴相结为康报仇,未有间。会阜妻死,辞超宁归西,因过至历,候叙母,说康被害及冀中之难,相对泣良久。举室感悲,叙母曰:“咄!伯奕,韦使君遇难,岂一州之耻,亦汝之负,岂独义山哉?汝无顾我,事淹变生。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但当速发,我自为汝当之,不以馀年累汝也。”因敕叙与阜参议,许诺,分人使语乡里尹奉、赵昂及安定梁宽等,令叙先举兵叛超,超怒,必自来击叙,宽等因从后闭门。约誓以定,叙遂进兵入卤,昂、奉守祁山。超闻,果自出击叙,宽等从后闭冀门,超失据。过卤,叙守卤。超因进至历,历中见超往,以为叙军还。又传闻超以走奔汉中,故历无备。及超入历,执叙母,母怒骂超。超被骂大怒,即杀叙母及其子,烧城而去。阜等以状闻,太祖甚嘉之,手令褒扬,语如本传。臣松之案:谧称阜为叙姑子,而本传云叙为阜外兄,与今名内外为不同。

演义记载编辑

却说马超自兵败入羌,二载有余,结好羌兵,攻拔陇西州郡。所到之处,尽皆归降;惟冀城攻打不下。刺史韦康,累遣人求救于夏侯渊。渊不得曹操言语,未敢动兵。韦康见救兵不来,与众商议:“不如投降马超。”参军杨阜哭谏曰:“超等叛君之徒,岂可降之?”康曰:“事势至此,不降何待?”阜苦谏不从。韦康大开城门,投拜马超。超大怒曰:“汝今事急请降,非真心也!”将韦康四十余口尽斩之,不留一人。有人言:“杨阜劝韦康休降,可斩之。”超曰:“此人守义,不可斩也。”复用杨阜为参军。阜荐梁宽、赵衢二人,超尽用为军官。

杨阜告马超曰:阜妻死于临洮,乞告两个月假,归葬其妻便回。马超从之。杨阜过历城,来见抚彝将军。叙与阜是姑表兄弟:叙之母是阜之姑,时年已八十二。当日,杨阜入内宅,拜见其姑,哭告曰:“阜守城不能保,主亡不能死,愧无面目见姑。马超叛君,妄杀郡守,一州士民,无不恨之。今吾兄坐据历城,竟无讨贼之心,此岂人臣之理乎?”言罢,泪流出血。叙母闻言,唤入,责之曰:“韦使君遇害,亦尔之罪也。”又谓阜曰:“汝既降人,且食其禄,何故又兴心讨之?”阜曰:“吾从贼者,欲留残生,与主报冤也。”叙曰:“马超英勇,急难图之。”阜曰:“有勇无谋,易图也。吾已暗约下梁宽、赵衢。兄若肯兴兵,二人必为内应。”叙母曰:“汝不早图,更待何时,谁不有死,死于忠义,死得其所也。勿以我为念。汝若不听义山之言,吾当先死,以绝汝念。”

叙乃与统兵校尉尹奉、赵昂商议。原来赵昂之子赵月,现随马超为裨将。赵昂当日应允,归见其妻王氏曰:“吾今日与、杨阜、尹奉一处商议,欲报韦康之仇。吾想子赵月现随马超,今若兴兵,超必先杀吾子,奈何?”其妻厉声曰:“雪君父之大耻,虽丧身亦不惜,何况一子乎!君若顾子而不行,吾当先死矣!”赵昂乃决。次日一同起兵。、杨阜屯历城,尹奉、赵昂屯祁山。王氏乃尽将首饰资帛,亲自往祁山军中,赏劳军士,以励其众。

马超闻、杨阜会合尹奉、赵昂举事,大怒,即将赵月斩之;令庞德、马岱尽起军马,杀奔历城来。、杨阜引兵出。两阵圆处,杨阜、衣白袍而出,大骂曰:“叛君无义之贼!”马超大怒,冲将过来,两军混战。、杨卓如何抵得马超,大败而走。马超驱兵赶来。背后喊声起处,尹奉、赵昂杀来。超急回时,两下夹攻,首尾不能相顾。正斗间,刺斜里大队军马杀来。原来是夏侯渊得了曹操军令,正领军来破马超。超如何当得三路军马,大败奔回。

走了一夜,比及平明,到得翼城叫门时,城上乱箭射下。梁宽、赵衢立在城上,大骂马超;将马超妻杨氏从城上一刀砍了,撇下尸首来;又将马超幼子三人,并至亲十余口,都从城上一刀一个,剁将下来。超气噎塞胸,几乎坠下马来。背后夏侯渊引兵追赶。超见势大,不取恋战,与庞德、马岱杀开一条路走。前面又撞见、杨阜,杀了一阵;冲得过去,又撞着尹奉、赵昂,杀了一阵;零零落落,剩得五六十骑,连夜奔走,四更前后,走到历城下,守门者只道兵回,大开门接入。超从城南门边杀起,尽洗城中百姓。至宅,拿出老母。母全无惧色,指马超而大骂。超大怒,自取剑杀之。尹奉、赵昂全家老幼,亦尽被马超所杀。昂妻王氏因在军中,得免于难。次日,夏侯渊大军至,马超弃城杀出,望西而逃。行不得二十里,前面一军摆开,为首的是杨阜。超切齿而恨,拍马挺枪刺之。阜宗弟七人,一齐来助战。马岱、庞德敌住后军。宗弟七人,皆被马超杀死。阜身中五枪,犹然死战。后面夏侯渊大军赶来,马超遂走。只有庞德、马岱五七骑后随而去。夏侯渊自行安抚陇西诸州人民,令等各各分守,用车载杨阜赴许都,见曹操。操封阜为关内侯。阜辞曰:“阜无捍难之功,又无死难之节,于法当诛,何颜受职?”操嘉之,卒与之爵。却说马超与庞德、马岱商议,径往汉中投张鲁。

历史之谜编辑

关于冀城之战的具体时间,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之处。据《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十七年八月,马超破凉州,杀刺史韦康”;《三国志杨阜传》也记载“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於卤城”;按理说,冀城之战应该发生于建安十七年。

但令人疑惑的是,《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十九年春正月,南安赵衢、汉阳尹奉等讨超,枭其妻子,超奔汉中”;据《三国志夏侯渊》记载,“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超,起兵卤城以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於后尽杀超妻子。”这样看,又仿佛是在建安十九年发生的。

所以冀城之战的具体时间,还需后人细细考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一首《念奴娇。赤壁》

,仅用百字,就生动地使三国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再现了三国时火烧赤壁的悲壮惨烈、波澜

壮阔的战争场面。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继《水浒传》之后的又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是中国古典

文学宝库中的又一灿烂的瑰宝,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取材于三国时近百年的历史事实,经作者进行了文学创作,终成一部浩瀚的鸿篇巨帙,

流传至今,脍炙人口。东汉末年是诸侯割据、天下大乱的年代,英雄造时势,时势出英雄,

治上的风云变幻,导致英雄辈出。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残酷战争中,谋士斗智,猛将斗勇,

由这些英雄人物绘制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长卷。许多所

谓的英雄,曾经风云一时,不可一世,却如大浪淘沙般被历史淘汰,销声匿迹,最终剩下曹

、孙、刘三家鼎立,功绩彪炳千秋。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刘备的仁德,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聪

颖,董卓的残暴,诸葛亮的智慧超群,周瑜的气量狭小,吕布的反复无常,刘表的无能,关

羽、张飞、赵云、许褚、典韦、张辽、孙策、甘宁……的勇猛,以及许许多多流星般划过历

史天幕的谋臣武将,无不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由于作者站在正

统道德观念的立场上,将笔触侧重于刘、关、张身上,特意浓墨重彩塑造了诸葛亮这位逢主

不逢时的悲剧人物,把他当成智慧的化身,甚至神化,使他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而曹操作

为同时代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则被刻画得阴险狡诈,那副奸邪的白脸

永远也洗不净。

三国故事,从两晋起就有不少野史稗闻流传,到晚唐就有艺人讲述三国故事。李商隐的诗

中有对听书人的形象描写:“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段成式在笔记中记载,听书人听

到刘备兵败,纷纷垂泪;听到曹操兵败,欢欣鼓舞。至于唐宋文学家取材于三国故事的诗、

词、赋,更是不胜枚举。三国戏被搬上舞台,大约始于宋元,其剧目、剧本至今尚存四十余

种。元代出版的《三分事略》和《全相三国志平话》,已具备较完整的三国故事雏形,但失

之于粗糙。直到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问世,开创了演义小说创作的先河。今天能

见到的最早刊本为明嘉靖本,分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后经毛氏父子加工,三国故事方最

后定型。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清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父毛纶,字德育,号声山

。毛纶中年双目失明,由他口授,毛宗岗执笔加工润色而成。毛氏父子除作了评注外,还

进行了大量的改、增、删。将《三国志通俗演义》定为一百二十回,回目也改得整齐对仗。

增加了关羽

秉烛待旦、曹操分香卖履等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删除了表奏文牍与论赞,使结构更加严谨

,内容更加流畅。

今天我们阅读《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能获得艺术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获得智慧的启

迪。三国的对敌方略——曹操官渡败袁绍、孙刘赤壁破曹操、陆逊猇亭战刘备,这些以弱

胜强的战例,至今对指导战争、指导经营还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三国的用人制度——曹操用荀彧、郭嘉甚至许攸,刘备用诸葛亮、徐庶,孙权用张昭、周瑜,这种充分利用人才的一技之长的做法,仍值得企业管理者借鉴。三国的韬晦之计——诸葛亮的高卧隆中、刘备的后园种菜、司马懿的装聋作哑,都是身处逆境时的明哲保身的妙法,一

旦时来运转,就如龙

游大海,鹰击长空,气势磅礴,大展宏图。那些在事业上处于暂时失败的朋友,不妨以他们

为榜样,来他个“随机应变信如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一首《念奴娇。赤壁》

,仅用百字,就生动地使三国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再现了三国时火烧赤壁的悲壮惨烈、波澜

壮阔的战争场面。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继《水浒传》之后的又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是中国古典

文学宝库中的又一灿烂的瑰宝,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取材于三国时近百年的历史事实,经作者进行了文学创作,终成一部浩瀚的鸿篇巨帙,

流传至今,脍炙人口。东汉末年是诸侯割据、天下大乱的年代,英雄造时势,时势出英雄,

治上的风云变幻,导致英雄辈出。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残酷战争中,谋士斗智,猛将斗勇,

由这些英雄人物绘制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长卷。许多所

谓的英雄,曾经风云一时,不可一世,却如大浪淘沙般被历史淘汰,销声匿迹,最终剩下曹

、孙、刘三家鼎立,功绩彪炳千秋。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刘备的仁德,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聪

颖,董卓的残暴,诸葛亮的智慧超群,周瑜的气量狭小,吕布的反复无常,刘表的无能,关

羽、张飞、赵云、许褚、典韦、张辽、孙策、甘宁……的勇猛,以及许许多多流星般划过历

史天幕的谋臣武将,无不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由于作者站在正

统道德观念的立场上,将笔触侧重于刘、关、张身上,特意浓墨重彩塑造了诸葛亮这位逢主

不逢时的悲剧人物,把他当成智慧的化身,甚至神化,使他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而曹操作

为同时代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则被刻画得阴险狡诈,那副奸邪的白脸

永远也洗不净。

三国故事,从两晋起就有不少野史稗闻流传,到晚唐就有艺人讲述三国故事。李商隐的诗

中有对听书人的形象描写:“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段成式在笔记中记载,听书人听

到刘备兵败,纷纷垂泪;听到曹操兵败,欢欣鼓舞。至于唐宋文学家取材于三国故事的诗、

词、赋,更是不胜枚举。三国戏被搬上舞台,大约始于宋元,其剧目、剧本至今尚存四十余

种。元代出版的《三分事略》和《全相三国志平话》,已具备较完整的三国故事雏形,但失

之于粗糙。直到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问世,开创了演义小说创作的先河。今天能

见到的最早刊本为明嘉靖本,分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后经毛氏父子加工,三国故事方最

后定型。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清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父毛纶,字德育,号声山

。毛纶中年双目失明,由他口授,毛宗岗执笔加工润色而成。毛氏父子除作了评注外,还

进行了大量的改、增、删。将《三国志通俗演义》定为一百二十回,回目也改得整齐对仗。

增加了关羽

秉烛待旦、曹操分香卖履等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删除了表奏文牍与论赞,使结构更加严谨

,内容更加流畅。

今天我们阅读《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能获得艺术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获得智慧的启

迪。三国的对敌方略——曹操官渡败袁绍、孙刘赤壁破曹操、陆逊猇亭战刘备,这些以弱

胜强的战例,至今对指导战争、指导经营还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三国的用人制度——曹操用荀彧、郭嘉甚至许攸,刘备用诸葛亮、徐庶,孙权用张昭、周瑜,这种充分利用人才的一技之长的做法,仍值得企业管理者借鉴。三国的韬晦之计——诸葛亮的高卧隆中、刘备的后园种菜、司马懿的装聋作哑,都是身处逆境时的明哲保身的妙法,一

旦时来运转,就如龙

游大海,鹰击长空,气势磅礴,大展宏图。那些在事业上处于暂时失败的朋友,不妨以他们

为榜样,来他个“随机应变信如神”。

同族(按照同姓且同郡同县推定,两人或为同族,但具体的亲属关系不明)姜冏,为郡功曹,建安十七年(212年),值马超(推定,史书并未言明)率羌、戎叛乱,进攻冀县,冏身卫郡将,没於战场。冏子姜维,字伯约,仕魏官至中郎;仕蜀官至大将军。

三国志杨阜传》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凡万馀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馀人,使从弟杨岳於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於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於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於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歔欷悲甚。叙曰:“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於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使从弟杨谟至冀语岳,并结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於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陇右平定,太祖封讨超之功,侯者十一人,赐阜爵关内侯。阜让曰:“阜君存无扞难之功,君亡无死节之效,於义当绌,於法当诛;超又不死,无宜苟荷爵禄。”太祖报曰:“君与群贤共建大功,西土之人以为美谈。子贡辞赏,仲尼谓之止善。君其剖心以顺国命。之母,劝叙早发,明智乃尔,虽杨敞之妻盖不过此。贤哉,贤哉!良史记录,必不坠於地矣。”

《三国志夏侯渊传》

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围遂、超馀党梁兴於鄠,拔之,斩兴,封博昌亭侯。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於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去冀二百馀里,超来逆战,军不利。汧氐反,渊引军还。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超,起兵卤城以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於后尽杀超妻子。超奔汉中,还围祁山。叙等急求救,诸将议者欲须太祖节度。渊曰:“公在邺,反覆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攻急也。”遂行,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郃至渭水上,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渊到,诸县皆已降。

《三国志马超传》

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於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於邑,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

皇甫谧《列女传》

母者,天水姜伯奕之母也。建安中,马超攻冀,害凉州刺史韦康,州人凄然,莫不感愤。叙为抚夷将军,拥兵屯历。叙姑子杨阜,故为康从事,同等十馀人,皆略属超,阴相结为康报仇,未有间。会阜妻死,辞超宁归西,因过至历,候叙母,说康被害及冀中之难,相对泣良久。举室感悲,叙母曰:“咄!伯奕,韦使君遇难,岂一州之耻,亦汝之负,岂独义山哉?汝无顾我,事淹变生。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但当速发,我自为汝当之,不以馀年累汝也。”因敕叙与阜参议,许诺,分人使语乡里尹奉、赵昂及安定梁宽等,令叙先举兵叛超,超怒,必自来击叙,宽等因从后闭门。约誓以定,叙遂进兵入卤,昂、奉守祁山。超闻,果自出击叙,宽等从后闭冀门,超失据。过卤,叙守卤。超因进至历,历中见超往,以为叙军还。又传闻超以走奔汉中,故历无备。及超入历,执叙母,母怒骂超。超被骂大怒,即杀叙母及其子,烧城而去。阜等以状闻,太祖甚嘉之,手令褒扬,语如本传。臣松之案:谧称阜为叙姑子,而本传云叙为阜外兄,与今名内外为不同。

演义记载编辑

却说马超自兵败入羌,二载有余,结好羌兵,攻拔陇西州郡。所到之处,尽皆归降;惟冀城攻打不下。刺史韦康,累遣人求救于夏侯渊。渊不得曹操言语,未敢动兵。韦康见救兵不来,与众商议:“不如投降马超。”参军杨阜哭谏曰:“超等叛君之徒,岂可降之?”康曰:“事势至此,不降何待?”阜苦谏不从。韦康大开城门,投拜马超。超大怒曰:“汝今事急请降,非真心也!”将韦康四十余口尽斩之,不留一人。有人言:“杨阜劝韦康休降,可斩之。”超曰:“此人守义,不可斩也。”复用杨阜为参军。阜荐梁宽、赵衢二人,超尽用为军官。

杨阜告马超曰:阜妻死于临洮,乞告两个月假,归葬其妻便回。马超从之。杨阜过历城,来见抚彝将军。叙与阜是姑表兄弟:叙之母是阜之姑,时年已八十二。当日,杨阜入内宅,拜见其姑,哭告曰:“阜守城不能保,主亡不能死,愧无面目见姑。马超叛君,妄杀郡守,一州士民,无不恨之。今吾兄坐据历城,竟无讨贼之心,此岂人臣之理乎?”言罢,泪流出血。叙母闻言,唤入,责之曰:“韦使君遇害,亦尔之罪也。”又谓阜曰:“汝既降人,且食其禄,何故又兴心讨之?”阜曰:“吾从贼者,欲留残生,与主报冤也。”叙曰:“马超英勇,急难图之。”阜曰:“有勇无谋,易图也。吾已暗约下梁宽、赵衢。兄若肯兴兵,二人必为内应。”叙母曰:“汝不早图,更待何时,谁不有死,死于忠义,死得其所也。勿以我为念。汝若不听义山之言,吾当先死,以绝汝念。”

叙乃与统兵校尉尹奉、赵昂商议。原来赵昂之子赵月,现随马超为裨将。赵昂当日应允,归见其妻王氏曰:“吾今日与、杨阜、尹奉一处商议,欲报韦康之仇。吾想子赵月现随马超,今若兴兵,超必先杀吾子,奈何?”其妻厉声曰:“雪君父之大耻,虽丧身亦不惜,何况一子乎!君若顾子而不行,吾当先死矣!”赵昂乃决。次日一同起兵。、杨阜屯历城,尹奉、赵昂屯祁山。王氏乃尽将首饰资帛,亲自往祁山军中,赏劳军士,以励其众。

马超闻、杨阜会合尹奉、赵昂举事,大怒,即将赵月斩之;令庞德、马岱尽起军马,杀奔历城来。、杨阜引兵出。两阵圆处,杨阜、衣白袍而出,大骂曰:“叛君无义之贼!”马超大怒,冲将过来,两军混战。、杨卓如何抵得马超,大败而走。马超驱兵赶来。背后喊声起处,尹奉、赵昂杀来。超急回时,两下夹攻,首尾不能相顾。正斗间,刺斜里大队军马杀来。原来是夏侯渊得了曹操军令,正领军来破马超。超如何当得三路军马,大败奔回。

走了一夜,比及平明,到得翼城叫门时,城上乱箭射下。梁宽、赵衢立在城上,大骂马超;将马超妻杨氏从城上一刀砍了,撇下尸首来;又将马超幼子三人,并至亲十余口,都从城上一刀一个,剁将下来。超气噎塞胸,几乎坠下马来。背后夏侯渊引兵追赶。超见势大,不取恋战,与庞德、马岱杀开一条路走。前面又撞见、杨阜,杀了一阵;冲得过去,又撞着尹奉、赵昂,杀了一阵;零零落落,剩得五六十骑,连夜奔走,四更前后,走到历城下,守门者只道兵回,大开门接入。超从城南门边杀起,尽洗城中百姓。至宅,拿出老母。母全无惧色,指马超而大骂。超大怒,自取剑杀之。尹奉、赵昂全家老幼,亦尽被马超所杀。昂妻王氏因在军中,得免于难。次日,夏侯渊大军至,马超弃城杀出,望西而逃。行不得二十里,前面一军摆开,为首的是杨阜。超切齿而恨,拍马挺枪刺之。阜宗弟七人,一齐来助战。马岱、庞德敌住后军。宗弟七人,皆被马超杀死。阜身中五枪,犹然死战。后面夏侯渊大军赶来,马超遂走。只有庞德、马岱五七骑后随而去。夏侯渊自行安抚陇西诸州人民,令等各各分守,用车载杨阜赴许都,见曹操。操封阜为关内侯。阜辞曰:“阜无捍难之功,又无死难之节,于法当诛,何颜受职?”操嘉之,卒与之爵。却说马超与庞德、马岱商议,径往汉中投张鲁。

历史之谜编辑

关于冀城之战的具体时间,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之处。据《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十七年八月,马超破凉州,杀刺史韦康”;《三国志杨阜传》也记载“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於卤城”;按理说,冀城之战应该发生于建安十七年。

但令人疑惑的是,《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十九年春正月,南安赵衢、汉阳尹奉等讨超,枭其妻子,超奔汉中”;据《三国志夏侯渊》记载,“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超,起兵卤城以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於后尽杀超妻子。”这样看,又仿佛是在建安十九年发生的。

所以冀城之战的具体时间,还需后人细细考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一首《念奴娇。赤壁》

,仅用百字,就生动地使三国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再现了三国时火烧赤壁的悲壮惨烈、波澜

壮阔的战争场面。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继《水浒传》之后的又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是中国古典

文学宝库中的又一灿烂的瑰宝,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取材于三国时近百年的历史事实,经作者进行了文学创作,终成一部浩瀚的鸿篇巨帙,

流传至今,脍炙人口。东汉末年是诸侯割据、天下大乱的年代,英雄造时势,时势出英雄,

治上的风云变幻,导致英雄辈出。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残酷战争中,谋士斗智,猛将斗勇,

由这些英雄人物绘制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长卷。许多所

谓的英雄,曾经风云一时,不可一世,却如大浪淘沙般被历史淘汰,销声匿迹,最终剩下曹

、孙、刘三家鼎立,功绩彪炳千秋。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刘备的仁德,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聪

颖,董卓的残暴,诸葛亮的智慧超群,周瑜的气量狭小,吕布的反复无常,刘表的无能,关

羽、张飞、赵云、许褚、典韦、张辽、孙策、甘宁……的勇猛,以及许许多多流星般划过历

史天幕的谋臣武将,无不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由于作者站在正

统道德观念的立场上,将笔触侧重于刘、关、张身上,特意浓墨重彩塑造了诸葛亮这位逢主

不逢时的悲剧人物,把他当成智慧的化身,甚至神化,使他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而曹操作

为同时代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则被刻画得阴险狡诈,那副奸邪的白脸

永远也洗不净。

三国故事,从两晋起就有不少野史稗闻流传,到晚唐就有艺人讲述三国故事。李商隐的诗

中有对听书人的形象描写:“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段成式在笔记中记载,听书人听

到刘备兵败,纷纷垂泪;听到曹操兵败,欢欣鼓舞。至于唐宋文学家取材于三国故事的诗、

词、赋,更是不胜枚举。三国戏被搬上舞台,大约始于宋元,其剧目、剧本至今尚存四十余

种。元代出版的《三分事略》和《全相三国志平话》,已具备较完整的三国故事雏形,但失

之于粗糙。直到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问世,开创了演义小说创作的先河。今天能

见到的最早刊本为明嘉靖本,分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后经毛氏父子加工,三国故事方最

后定型。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清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父毛纶,字德育,号声山

。毛纶中年双目失明,由他口授,毛宗岗执笔加工润色而成。毛氏父子除作了评注外,还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嫡女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