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不着调的婆婆走了那么多天也不回来,这一大家子又没个壮劳力可怎么过呀?”何氏一边说着一边把葫芦瓢往心月手里递,“好歹回去泡了熬一顿粥吃!”
心月知道何氏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半大的儿子,日子也比他们强不到哪儿去。忙推辞着,“婶子的好心我领了,只是婶子家里也不宽裕,这些还是留给自家吃吧。”
“我家有一口吃的就不能饿着你们几个!”何氏执意不收,心月眼含热泪端了进去,旋即又把葫芦瓢还给了何氏,“婶子的大恩大德我永远忘不了!”
比起杨氏的自私冷漠,何氏不知道要热心多少倍!
有这样的好邻居,也算是这辈子的福分了。
心月再三地谢过她,才转身回去把大麦泡上。
王二郎和三丫三郎他们也都起来了,二丫还赖在炕上偷懒不想起来做饭。
心月也不想理她,自去收拾锅屋里的炊具。
她没舍得一下子把这些大麦都熬完,留了一小半,留作最饿的时候吃。
一家子喝光了大麦粥,无所事事地坐在屋子里。
三丫和三郎两个还嚷嚷着肚子饿,这让心月越发难过。
眼瞅着院子里聚了好几只麻雀觅食,她忽然心生一计,顿时来了兴致。
她兴奋地喊来王二郎,把家里的一个竹匾拿来扣在雪地上,又拿一根小木棍支起来,在木棍上缠了线遥遥地握在手里。
竹匾下头撒了一些大麦,心月就带着三丫和三郎坐在门口,专等着那些麻雀来啄。
“大嫂,我们要逮麻雀吗?”三郎到底是个六岁的孩子,耐不住性子,不知道心月要做什么。
“嘘,别说话。等逮着了再说。”心月忙竖起一根食指,小声地比划着。
三郎看得似懂非懂的,却也听话地不吭声了。
王二郎站在他们身后,也是惊奇异常。这个大嫂可真是有法子啊,这招儿他也就小时候见他爹弄过,可后来长大了,一头扎到书堆里去了,竟然就忘了。
冬日里,麻雀无处觅食,可是最好捉的时候。
逮几只好歹也能果腹啊,不然弟妹可撑不住了。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一边自责着,一边兴奋地搓着手,眼睛瞪大了望着那个竹匾!
一群五六只小麻雀蹦蹦跳跳地过来了,看着竹匾下的大麦,就往里头探头探脑的。但是还是不敢就跳进去吃。
心月也不动,那根长长的线埋在雪地里,麻雀看不到。
她就像是一个高明的垂钓者,单等着鱼儿上钩了。
一只麻雀终于受不了诱惑,蹦跳着进去就猛啄了一粒大麦。
王二郎在后头紧张地掌心出汗,悄声喊着:“快拉啊,快拉啊。”
心月但笑不语,依然紧盯着那个竹匾。
那只吃到大麦的麻雀唧唧叫了几声,似乎在呼朋引伴。其他的麻雀迟疑了一会儿,就又跳进去两只。还有两只在观望着。
眼看着里头的大麦快被这几只麻雀给啄光了,心月依然稳坐钓鱼台。急得王二郎在她身后不停地踱步。
最后的两只麻雀眼见着竹匾里的大麦快没了,再不进去的话连一粒都吃不到了,终于顾不得危险,也跳了进去。
所有的麻雀都进去了,大麦一粒一粒地都被吃光了。心月的手终于动了一下。
刷地一声,竹匾扣了下来,五六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仓皇不安地在里头跳蹿。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