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宫门口,与大臣们一通客套后,叔侄两匆匆回到皇后的坤宁宫。婶婶在亲自下厨,好好端详了下侄儿,道:“听说你把各地的青楼的逛了个遍?”
朱文正大囧,肯定时杨守打小报告了。
“婶婶,我那是奉叔叔的命令考察。”朱文正顺手就把老朱拉下水。
婶婶气抖冷,横了一眼老朱。老朱本已经搬好凳子,坐在一旁看倒霉侄儿怎么应对师妃暄和杨守。哪知道,人在边上坐,锅从天上来。
“叔叔是看到商人们赚了大把银两,想办法刺激他们消费,增加税收。”朱文正一本正经的道。
他还仔细讲解了考察所得,等于是提交了一份可行性报告。婶婶听的狐疑,却也没有立即否定。
意思是朝廷设立教坊司,一方面是官方应酬,另一方面可以重金对外营业。那些商人也会以能进教坊司为傲,这样可既增加了收入还能对商人收税。
“谁敢作奸犯科,就把女眷充入教坊司,一举双得。”老朱道,他是一点就通。
“太毒了。”杨守插话,师妃暄和婶婶其实想的一样,这样对女眷太不公平,足以毁其一生。
朱文正没有考虑到教坊司姑娘的来源,至于公平,没有教坊司,那些犯官之女,会被几手转卖,最终流入青楼,或许更惨。
终于把话题转移了,朱文正不再插嘴。
饭菜上桌,叔侄两喝酒,三个女眷都不愿沾酒。婶婶对两女是一通嘘寒问暖,听说她们两个好长时间都跟着明军东奔西跑,心疼的不行。
“婶婶,不辛苦的。”杨守含着菜道。
师妃暄微笑着点了点头,心静如水的她,在婶婶的温柔面前,也是倍感家的温暖。
婶婶怒视叔侄两:“一定需要两个小姑娘随军出征吗?”
老朱放下酒杯,叹息一声:“她俩若不去,遇到刺客,那徐达汤和随时脑袋搬家。”
去年北征回来,常遇春暴病,没能挺过来。老朱在常遇春灵堂前,喝了七天的酒,他不想再失去这些老兄弟。
徐达这次回来,老朱不打算让他再出征了,反正军中年轻一辈也成长起来了。
老朱端起酒杯,朝杨守喝师妃暄道:“小守,小喧,你们也都不是俗人,咱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总之,咱这侄儿以后要是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尽管跟咱讲。他就是再能飞天遁地,咱也打断他的腿。”
朱文正白眼,就知道,老朱会祸水东引,有机会坑侄儿,果断坑。
杨守嘟了嘟嘴,悠扬的哼一声。师妃暄虽然淡然,但嘴角有浅浅的笑意。
饭后,婶婶带着两女逛去了,两女可是在皇宫有自己专属的寝宫的。朱文正都没这待遇,每次来只能和朱标挤挤。
说朱标,朱标到,他手里牵着个浑身是泥的小弟弟。
“朱棣又怎么了?”朱元璋看着那泥人怒声问。
“骑马摔的。”朱标道,“四弟想纵马出宫。”
“我要做正哥哥一样的大英雄。”朱棣挥舞着他的小拳头。
难怪会成为将来的永乐大帝,打小就不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