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崇祯窃听系统 > 901 势如破竹

901 势如破竹(2 / 2)

刚开始的时候,不管是波斯帝国这边,还是奥斯曼帝国那边,都是势如破竹,兵锋之盛,明军根本抵挡不住。

当然,这也有崇祯皇帝秘密交代给大明本土将领的旨意有关。一旦开战,城可以丢,人不能少。也就是所谓的“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

这个计策,如果是大明本土的话,他不会这么要求,而是坚守了。但是,对于那些刚打下来的地方,用上这招却是没多大负担。

虽然这个时候,不少明军将士已经播种当地。可敌军锋芒太盛,留下的话,只会被敌人各个击破,人地两失的情况下,不管是吴三桂,还是李定国,最终都选取了撤军来避敌锋芒。

当然了,他们公开的说法,并没有把崇祯皇帝的叮嘱抛出来,而是说把拳头缩回去,分散的兵力进行集结,才能狠狠地教训来犯之敌。

除了最邻近敌国的军队和百姓遭受损失之外,其他地方,闻讯敌人大举来犯之后,军民全部撤军。军队是有军规制约,一道军令,不退也要退。但百姓留恋故土,不想撤退的,也不勉强。

就这样的,吴三桂所部接连放弃了大片领土,包括整个布哈拉汗国以及喀布尔都丢给了奥斯曼帝国,他的兵力一直收缩,最终集结在拉合尔迎敌。而李定国这边,同样大步后撤,再度撤回了纳尔马达河流域。

这么一来,把唐王给吓到了。他没想到,真正的藩王权力都还没好好享受,竟然就遇到了百万敌军。虽然他知道,这是号称的,实际上肯定没有那么多。但是,留在唐国的朝廷军队接连败退,着实是吓到他了。

于是,他一边派人去责备吴三桂和李定国,问他们身为保土有责的大明将领,食朝廷俸禄,却不思忠君报国,遇敌而退,就不怕皇帝降罪之类的话,同时也哀求两路明军不要再退了。

不管他软硬两手,有崇祯皇帝的叮嘱为底气,不管是吴三桂还是李定国,都是不鸟唐王的,该撤撤不说,甚至还告诉唐王,如果想保住唐国,就赶紧动员起来,给前线输送人力和物资,要不然,他们还会退。

对此情况,唐王根本没有办法,只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不过他也是有想法的,派人去福王和朱慈炤那边,同样吓他们,如果唐国这边保不住,下一个就会轮到他们。要出物资和人力,他们也要出,要支援前线。

总之,面对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的进攻,三大藩国都是人心惶惶了。不过好在原有的有钱人和贵族都已经被干掉了。要不然,在这种局势下,难保那些利益受到损害的人会起别样的心思。

奥斯曼帝国在攻下布哈拉汗国之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难题。

本来的话,按照柯普律吕的本意,他更愿意北上攻打伏尔加河流域的明军。因为那边的明军,对奥斯曼帝国的藩国,克里米亚汗国的威胁大,甚至有可能会进一步威胁到奥斯曼帝国的本土。

结果他没想到,明军竟然退得那么快,让出了大片的领土,总不能不占那些领土,便宜了波斯帝国吧!

于是,柯普律吕的最终决定,就是分兵两路,其中主力还是决定北上,共计五万骑军,十万步军继续北上攻打伏尔加河流域。另外的三万骑军,五万步军则毫不费力地占领明国让出的领土,一直南下,占领了喀布尔,并继续南下。

洪承畴这边,闻报之后大惊,连忙结束对土尔扈特部和哥萨克部的整编,收缩兵力,放弃部分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地,整军备战。

对此,有不少土尔扈特部的人就想不通,甚至是有意见的。

原本的时候,他们就在伏尔加河流域开垦土地,引水灌溉。洪承畴来了之后,更是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可以说,伏尔加河流域已经被改造成了种植和畜牧相结合的人间天堂。

之前灭了南方的布哈拉汗国,就再没人威胁这块土地。结果没想到,奥斯曼人来了。

按理来说,不是要为保卫家乡而战。但是,总督大人的命令,却是让他们放弃这里,他们是真得不甘心!

不过他们的情绪,洪承畴并不出面,只是让朋楚克去压制他们,强迫所有人北撤到明威堡以北去。

这让不少人感觉,明军其实也不过如此,奥斯曼帝国是那么的强大,不可战胜。于是,没有完成整编的一些小部族就起了心思,在他们的首领带领下叛明投敌了。

最新小说: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