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那道巍峨身影,包括‘魔’步白素贞在内,在场所有人油然而生惭愧,莫敢直视。
………………
大清,朱仙镇。
朱仙镇为清都的最后一道关卡,除了位于神州北方的蒙古人之外,位于大清境内的平西王吴三桂,天地会,乃至独立出去的秦国,甚至宋军、隋军,若想攻入清都,皆绕不开朱仙镇。
故此,清廷常年在朱仙镇囤积重兵。
近几日,朱仙镇内外杀声四起。
“杀啊!”
“大周!”
“弟兄们,冲啊!”
“大清!”
“弟兄们,杀光这帮叛贼!”
……
朱仙镇内外,两股兵马在青天白日之下,展开了不死不休的厮杀。其中一股,身披棉甲,正是大清兵马;另一股,佩戴白帽,身披皂衣,竖着一面面书写着‘周’旗号的旗帜!
清廷驻扎在朱仙镇的兵马,以及平西王吴三桂麾下的叛军!
当然,叛军这个词,是清廷的说法,吴三桂及麾下将士可不接受。
如今,吴三桂麾下的兵马,已有了一个新的名号——周军!
鳌拜统兵二十万,征讨秦国,兵败自杀!
吴三桂去了一块心病,统兵十万,竖起反旗。
尽管,吴三桂那堪称臭不可闻的名声,让他没有得到多少来自反清势力的支持,可这个老家伙无愧征战多年的战场老麻雀,兵锋所及,清军闻风丧胆,连拔数千座城池。
因吴三桂起兵时,就明确此战最重要的要素,便是抓住时间,只要攻陷清都,各地传檄可定。
故而吴三桂自封周王,以大将——胡国柱为主帅,统兵十万直取朱仙镇。
一旦朱仙镇被吴三桂的兵马夺取,无险可守的清都一战可下。
届时,吴三桂这位周王也可摇身一变,变成大周开国太祖!
“` 〃大周万岁!”
朱仙镇的一条巷道上,十余名周军、清军将士纠缠一起,都杀红了眼,只知舞动手中钢刀。
一名周军将士一刀向面前清兵砍去。
噗嗤!
(了李的) 面对状若疯虎的敌人,清兵未能挡住,被一刀砍死当场。
然而,这名奋勇杀敌的周军士卒也门大开,一把钢刀将他捅了一个对穿。
类似的场景,几乎发生在朱仙镇的每一处角落。
周军将士裹挟大胜之势而至,胜利在望,士气如虹;驻守朱仙镇的清军将士,多半是女真人,抑或手下的家奴,身后的清都就是他们的家,为捍卫家园,自是死战不退。
这,是一场决定大清与大周国运的鏖战,双方将士都拼了老命,刀砍卷了,就自地上拿起一块石头,一支断箭之类的再战乎。
朱仙镇内的百姓已被迁走,每一条街道,每一处民居,乃至每一道墙壁,都成了彼此争夺之物。
血流漂橹,尸横遍野,前面的人战死了,后面之人踩在他们的尸体上,继续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