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撒点了点头:“我华夏文人墨客,虽不能写出先生的著作,但也有几个可称得上是先生知音。”
曹雪芹有些迫不及待的样子:“那就请宁兄指点一二了。”
宁撒会心一笑,然后一抬手,场景又变了。
这一次,他们又回到了国家图书馆。
宁撒走到一个书架前,取出了其中一本书,递给曹雪芹。
“请先生先看这一本。”
曹雪芹接过书,发现从外观上已经和自己时代的线装本完全不同,感到很是新奇。
再一打开,里面的文字与文体也大不相同。
“这……后世之人看的,就是这种书吗?”
宁撒点点头,随后在一旁解释道:
“这叫白话文,华夏认为此前的之乎者也太过繁琐,不容易被普通百姓了解。”
“所以革新了文体,用寻常百姓都看得懂的白话文为载体。”
“以前的圣贤书,我们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翻译成了白话文。”
“这样天下人都能知晓礼仪,通圣人之道!”
曹雪芹不住称奇,看着手中的书,眼神也越发炽热,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
“没错,白话文就是yy!有了白话文,知识才能这么普及,也才能知道以前的文言文的美感何在。”
“知识本来就是为了服务大众的,宁撒大大说得好!这就是我们后世之人对知识的态度,还有对经典的尊重。白话文绝对算得上一个改变历史的发明了!”
“话说宁撒大大给曹雪芹看的是什么书啊?他好像很喜欢的样子呢,我好想知道啊。”
观众们此时都充满了自豪感,就算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红楼梦》又如何?我们现在文化普及的程度,以前根本就没法比。
也不要说跟以前比了,全世界有哪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可以做到这么低的文盲率?
南亚的那个象国,空有十亿人口,但真正称得上是“人”但只有一亿而已。
画面上,曹雪芹的表情已经是如痴如醉。
“此文甚好,甚好啊!”
“笔锋犀利,鞭辟入里,虽然看似描绘市井小民生活,实际是人生百态!”
“文风诙谐幽默,但是细细品读,皆是辛辣讽刺,每一篇都是奇文好文啊!”
宁撒微微点头,倒了两杯酒,递给曹雪芹一杯:“那先生可知他是谁吗?”
曹雪芹接过酒,另一只手仍然拿着那本书:“宁兄快说吧!”
“他和先生一样,也是旗人。”宁撒淡然说道。
曹雪芹愣住了。
“旗人”这个身份对他来说,太过陌生又太过熟悉。
曹雪芹祖父跟随清军入关,先是做了包衣奴才,后来“随龙入关”有功,被编入多尔衮所在的正白旗。
后来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当了康熙皇帝侍卫,曹寅的母亲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从此后才飞黄腾达。
但后来曹家没落,也有一部分原因在康熙身上……
等他没落后,也开始反思和痛恨旗人的特权,在《红楼梦》中也用笔墨暗讽过。
宁撒对此很清楚,所以一开始介绍了那位作家。
“他也是旗人?敢问是哪支旗?”曹雪芹的表情凝重了一些。
宁撒答道:“正红旗。”
“他的名字叫舒春庆,笔名老舍。”
曹雪芹又开始翻看起手中的小说,连连叹息。
“难怪了难怪了,这字里行间透着的是一股贵气,但笔锋所至又是如此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