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
M13装甲步战车启动,电动马达咆哮,具备大仰角爬坡破障能力的四驱轮式装甲战车,充分显示山地战适应性,给机步营步兵提供了绝佳保护。
一共12台装甲车组,混编机关炮和榴弹炮重装火力,再配合天空战斗机,以及两个步兵连队,第1进山区追击B连俘虏的主力之一。
另一部分主力,由多架次武装直升机组成,投送了整整三个步兵连队到山区深处,在一个合适的山坳,建立阻击阵地,阻拦解放阵线押送俘虏队伍。
一个典型的利用空中机动优势前后围堵打法。
当然,代理师长克莱曼没有贸然把全部部队投入山区。
事实上,山地师除了游骑兵营和损失惨重的一个机步营。
现在这位准将师长,手头上可利用的单位,已经达到了四个营。
而真正运用到战场部署的力量只有刚刚介绍的1/2。
另外以坦克营为主的1/2,则在外围充当预备队。
轰隆隆!
轰隆隆!
成群的武装直升机编队载着步兵连队飞驰而过。
地面装甲与步兵配合,如长矛刺入,大兵们在装甲车两侧,穿着重型防弹衣,前后插满钢板,佩戴夜视仪,以标准的协同姿态突击。
怦!怦!怦!
指挥部,榴弹炮排,照明弹不要钱似的连续升空。
曲射范围35km的榴弹炮,将在部队进入山区后,每隔三分钟,根据部队推进速度,调整火炮诸元,持续为作战提供覆盖一公里的14万高强烛光的照明。
嗖,尖锐哨声般的爆破在半空响起,照明弹滞空燃烧,晃的半个夜空透亮......
帕米尔汗身体下面积水淹没半个身子,他的呼吸稍微停顿。
战斗即将开始。
帕米尔汗利用摩斯密码敲击,发出响动。
密码一个火力点传向另一个火力点2r /> 伏击M军。
通讯沉默是基本要求。
索性!
战争发展到今天。
有手语、旗语、烟火、号声、摩斯密码等多种小规模、短距离、声化或视化、非视化沟通手段。
而解放阵线成立六年。
普通成员虽然不知道,六年来持之以恒练习的无电磁沟通作战流程,就是为了今天,但,他们对非视化机制,早就深入骨髓。
这是一场筹划多年的伏击!
也是一场凝聚无数智力的伏击!
“各单位注意!”
“M军装甲车进入预设战术位置后第一时间重火力清理装甲力量。”
“机枪火力集中打步兵.......”
“再次重复作战目标,尽最大可能杀伤人员。”
“RPG第1组收到!”
“RPG第2组收到!”
“机枪组收到!”
“.......”
帕米尔汗下达完命令,拉动枪栓。
“毒蛇保佑!”
作为前白象军官。
毫无疑问,受过专业军事训练,在阵地预设、反坦克、反装甲、反直升机、反红外作业方面均有涉猎。
同时,在叛变之前,长期在克米尔地区和另一个军事大国进行斗争。
实战经验异常丰富。
解放阵线组织人员规模虽然不大,但就素养来说,早被锻炼成为一支合格的作战部队。
重武器不够,PRG火箭弹来凑。
二十多个火箭弹小组沿着山脊线分布,辅助机枪交叉火力点。
纵深拉长两公里。
换句话说,本次伏击战,战线长度两点五公里左右,多出的零点五公里,火力覆盖射程内。
而为了保证火箭弹使用效率。
解放阵线在预设纵深尽头,设计了压发式触雷雷区,和用来关门打狗,锁死第1面装甲追击部队尾翼的电起爆雷 区。
一旦战斗打响。
前后雷区呼应,将锁定山地师队伍......
轰轰轰!
装甲步战车接近山地。
机步营官兵神态戒备。
大功率红外探测器开启,全力搜索目标。
打头两个步兵班则沿着两翼排查。
偶尔戒备的停下来。
呼叫装甲步战车远程火力集中试探、搜点。
哒哒哒!
哒哒哒!
多辆战车2叉覆盖火力清理。
延伸打击从山脚爬升到山脊高度。
从天空俯瞰。
巍巍群山轮廓间,壮观的机关炮弹道流星交错,拉成密密麻麻的网络,短短时间,成千上万子弹如雨泼了出去。
穷凶极恶的奢侈打法。
针对可疑战术标点野蛮摧毁。
讲道理。
若是帕米尔汗按照散兵游勇的阿国武装组织设计伏击阵地。
光是山地师第一波盲射火力试探,就要损失四分之一。
对!
狂暴盲射会带走四分之一伏兵。
道理很简单。
第1样是山地战行家出身。
对山地战可利用的位置门清,且拥有强大火力支撑。
索性!
帕米尔汗并没有利用常规手段部署阵地和兵力。
事实上。
解放阵线使用了全掩体体系。
话说,这个体系就是上次战略突击师和熊国联合军演过程,熊国173旅空降兵使用的方式。
单兵掩体全覆盖。
优势相当明显。
第一,可以规避红外作业!
第二,最大程度规避敌火力搜点!
尤其是对红外规避,效果不是一般好。
部分电视剧为了体现特种兵牛逼,让特种兵躲避敌人红外搜索,潜伏在零下的冰水里,浑身涂满泥巴,冻的要死要活,其实,非常......扯淡!
随身不携带工兵铲么?
挖个坑潜伏不好吗?
就那个,《士兵突击》原剧里,许三多刚到钢七连时,钢七连反直升机红外作业,三班一个班级十几名战士,靠挖坑和做绿地伪装规避,不够通俗?
总之,要少看电视剧......
时间一点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