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诸葛兄弟出山 > 31.诸葛亮搭盖茅庐

31.诸葛亮搭盖茅庐(1 / 2)

诸葛玄想叫诸葛亮去做的那件事,就是让诸葛亮到隆中去管理那个村庄。

诸葛家把隆中的村庄已经从蒯家买下来了,不能再让蒯家去收地租了。

要是诸葛亮不提出来找事做的话,诸葛玄也许想不到这件事来的。

因为他在买那个村庄时,曾经讲过,可以让蒯家继续管下去,直到他老了辞官了再去管理它。

现在诸葛亮正闲在家,何不让诸葛亮去打理,征收收到银子支家用。

隆中是偏僻山区,距离荆州远点。

诸葛亮是不想去那儿住的。

他就说:“叔叔,我雇佣一个人代管理行吗?”

叔叔说:“不行!你必须去住在那里!”

诸葛玄解释说,孔明,你到那儿可以学到如何管人管事的知识,也就是学习治理地方的方法。

你要先学会了治理一个地方的方法手段,将来你才能有本事管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

诸葛亮说他到了那儿还不是呆在等收租的吗?

诸葛玄讲,不是那么的简单呀。那儿有几百亩田地,又有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丁。

而且刘使君已经封个里正给我们家了。你去就当个里正,每年都能领到一笔里正的俸禄。

一个人去那里当里正,做管理,可要想如何做了,那些佃农劳动才舍得卖力种田。

佃农落力种田地了,我们东家财主才能多收到地租粮。

里正平时还要处理好那些人之间的纠纷。

其实就是审案判案。

只有学会治理好一个小地方,积累了经验,将来万一让你去管一个大的地区,才做到得心应手。

诸葛亮见到叔叔这样讲了,他就想去试展一下身手。

再说家里的两个弟弟已经去读书远了,家里只有他人无事呆在叔叔婶婶身边,太无聊太没意思了。

为了消除无聊,诸葛亮决定到隆中去住几年,学些治理村庄的知识,积累一些钱财。

有了一些鸡肋,几年后,他去读书院时,就不跟叔叔要学费生活费了。

其实,诸葛玄心里得先有个打算。

那就是先预防五年之后,诸葛亮还是不能进书院去读书的话,诸葛亮也有下一份收入够吃一辈子。

诸葛玄就用他这几年积攒下来的银子在隆中那个地区买下了许多的田地,让诸葛亮在年里学经营管理那份家业。

于此同时,诸葛玄也得为诸葛均着想,万一诸葛均毕业出来找不到事做时,还有一份财产供他吃用。

因此诸葛玄把隆中那份财产交给诸葛亮时,就明确讲,隆中的财产,诸葛均也有一份。

隆中地区的田地大部分都是诸葛氏拥有,按照皇律来说,一个地区的富人应该当任这个地区的长官。

再说隆中的里正(相当后来的乡长)一职,诸葛玄也跟刘表要来了委任书。

诸葛亮去隆中就自然是当里正的地方官员了。

诸葛亮来到隆中的大村子里,村民早已列队在村中央欢迎新里正的到来。

诸葛亮表示感谢之后,就开始巡看该是里正居住的地方。原来蒯公在这儿当里正居住的那条街的茅房,都已经腐朽不堪,不能住的人了。

诸葛亮只好打算拆掉,另盖一排新的茅房。多亏官府拨给新里正一些银子来维修住房。

在那是里正虽然是社会里最小的官员,但是还是得到地方君侯的重视。因为君侯需要利用里正们帮他们征收军粮马草,收缴人头税等等。于是新里正一到位,官府总是拨给建房费用。

在那时期,只有县官以上的官员才能居住在砖瓦房,其余的民众一律在茅房。因为那是烧砖瓦的师傅很少,建材很缺乏,所以民众不能享受居住砖瓦房。

诸葛亮为了节省开支,不想雇人来干活。于是,他就想出一个办法来:以料换工。他就对前来欢迎他的村民讲,本里正需要拆掉这条街的旧房子,你们来帮忙一下。不论谁人来参加都行,谁拆下的木柱茅草就给谁拿回去用。

村民听了非常高兴,他们为了捞到更多的木柱和茅草,就回去叫来了家里人,人多才争到更多的材料。这些才来料,有的还可以用的。

诸葛亮站在那儿看村民拆房子,只听到街道的前后的木匠铺,打铁铺传来干活的声响。

除此以外,是不是还有狗的相咬声,还有猪正吃的相咬声。

此时正值收割季节,四面方都有打麦声。

诸葛亮不由皱起眉头,他想,我住这儿,成天都这样的嘈杂,我怎能看下书的呢?

看不了书,将来我怎么去做官的呢?

这个里正小官,我是不能当他一辈子的。

最新小说: 归藏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