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的是穿越过来的家世不错,陈谌(字季方)之子,陈寔(字仲弓)之孙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
妥妥地主老财,属于那种要是不努力奋斗,就要继承父辈的家业这种。
因为父亲去世的早,所以被起名陈安。
成人后,老师赐予字“三水”。
当然继承家业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陈群。
陈寔的第一个儿子、陈群的爸爸,陈纪也是以德行好著称。董卓想让他当司徒,袁绍曾经想把太尉一职让给他。
陈群作为陈家第三代,少儿时,就被爷爷喜欢。陈寔说:这孩子,必定兴旺我们老陈家。
长幼有序,就此一条就耗费了陈安绝大的精力。
上学时期,陈群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而作为主角的陈安虽然有着二十几年的记忆,但是看着一堆知乎者也也直觉头疼,而且东汉时期的和后世的字体不能说完全不一样,只能说关联不大。(正经人谁去学繁体字)。
两世为人的陈安斗不过陈家那群老狐狸,但是压制一个乳臭未干的陈群还是轻轻松松。
在一个雷雨天气的时候,陈安意外发现脑海里的手机有了网络,当然很快网络也随之消失。
自此,每个打雷下雨的时候,陈安都会查看手机是否拥有网络。
总计下来,网络出现的次数不多,时间也不长。
陈安猜想应该要东汉时期和后世某个时间段同时出现出现打雷的现象。
具体原理陈安也搞不清楚,科学管不了的事情交给神学,反正有网络就是一件好事。
手机短暂的通网时间,陈安利用手机百度改良了东汉时期的造纸术,粗盐提纯方法等一系列当下时代没有的玩意。
当然所做的一切都好像后世小孩压岁钱一样,被长辈没收了,总结下来就是一句拿来吧,你。气的陈安为了保证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被流落,拉着跟自己生活了4年侍女陈兰开启了造小人的活动,意图为东汉时期留下一个优秀的后代。(这一年陈安,陈兰)
而这一系列带来的影响就是,陈安在陈家的地位水涨船高,隐隐超过了陈群。
陈家继承人的身份在陈群和陈安之间徘徊不定。
随着陈安来到了岁。
距离黄巾之乱的爆发只剩下几个月,这一次是世家大族对皇权的一次试探,为了避免最后陈家被皇族秋后算账。
老太爷陈寔打定主意分家,确定陈安为继承人,陈群作为旁支被分出去。
分家法律上讲是商鞅变法时确立的,政府按照户数来收税;分家越多,税源越多,税也就多了。
所以规定,男大必婚,女大必嫁(原则是早于虚岁十六岁),快生孩子快交税,快交税来利政府。
本该岁就分家的陈安,被拖到了岁。
原因无他,在确定继承人的事情上,陈群比陈安占据着绝对先天优势,再加上陈安身体状况比不上陈群,所以时间一拖再拖。
一来是想看陈群成长起来会不会超过陈安。
二来也是找一些名医调理陈安的身体,但是奈何陈安的身体患的不是病,用医学的话讲就是手机瘤。
陈安穿越过来,手机和陈安合二为一,陈安可以用意念操控手机,但是相对应付出的是自己整个身体作为手机的电池,每次使用手机下,陈安的精神状态会变得萎靡。
时间不等人,小冰河时期的到来,造成粮食短缺,大量流民居无定所。
黄巾之乱蓄势待发,参与其中的各大世家收留了众多黄巾贼的老弱妇孺。
预图和坐拥三河五校,帝国禁卫军的汉灵帝刘宏展开第一次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