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见萧良减缓了时间的流逝。
知道新的战争要开始了。
于是问道:
“就是这位皇帝打败我的祖先把赶出华夏的?”
萧良肯定的回道:
“没错,就是他,汉武大帝。”
此时的萧良也已经很激动了。
这数十年的憋屈,他感同身受。
而现在终于到了大汉帝国该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公元前4年。
此时的匈奴仍然在四下烧杀抢掠。
哪怕过了几十年,他们的物质来源方式还是那样的粗暴和野蛮。
甚至在攻破西域月氏国之后。
还将月氏国国王的头盖骨用为饮酒的器具。
汉武帝得到这个信息之后。
知道时机来了。
汉武帝决定联合大月氏进行左右合击匈奴。
于是派出了使者张骞说合。
由于此时匈奴地域非常广大。
此行需要穿过匈奴地域。
然而很不幸的张骞被匈奴捉获。
长年的等待并没有等到张骞带回来的一丝丝信息。
汉武帝的第一次谋划失败了。
公元前年。
汉武帝发布诏书。
向文武百官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朕饰子女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悯之。”
“今举兵攻之,如何?”
汉武帝终于公开表达了要攻打匈奴的意图。
而主战派和主和派的论战也正式开始。
主战派大臣王恢首先向主和派发起了挑战。
王恢说道:“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然匈奴侵盗不已者无它,以不恐之故耳。”
王恢之意是想说明。
我们四海统一,以皇家和皇帝的神威,然而匈奴还是不停在对大汉侵扰。
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害怕。
不知道大汉帝王之威。
原因就是我们太退缩,太忍让了。
所以,我们要打。
王恢这一番言语,朝庭百官纷纷赞同。
但...
主和派代表御史大夫韩安国挺身而出,并阐述了三条不能开战的理由:
“逐兽随草,居处无常,难得而制。”
“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今使边郡久废耕织,以支胡之常事,其势不相权也。”
总的来讲就是。
一:你找不到他,因为他们是游牧迁徙民族,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
无法主动找得到他们。
二:打赢的概率很低,等找到他们的时候我方已是强弩之末。
而匈奴以逸待劳,如何能胜?
三:即便胜了,也是得不偿失,因为战争会调动许多民众男丁,势必造成农耕上面的损失。
所以以极大的代价与匈奴对战根本划不来。
虽然很多观众听不懂古人这种对话方式,但萧良利用系统自动翻译成了现代白话文的字幕。
“这才叫真正的辩论,双方都有理有据。”
“和平就是要打出来的。”
“最怕就是这种求和的,理由一大堆,听起来还很有道理的样子。”
“主和派的路走窄了。”
“北宋就暴主和完蛋的。”
“主和不代表妥协,只是分析利害,这比弱宋强百倍了,如果主和派提出那些难题能解决掉的话,那打出来更加没有后顾之忧了。”
“匈奴人一直在流浪,也就是没有储备食物,只能靠天吃饭,不抢只能饿死。”
“不过这皇宫,这演技不是在开玩笑的吧?刚才的战争场面,我还相信华央台用AI能模拟出来,但这辩论里的每个人物都是真的啊。”
“这绝对不是特效做出来的。”
“这投资都得超过一部电影了。”
冯导此时也是纳闷,你之前人多的场面用AI做成还解释得过去。
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辩论,肯定得叫真人演出。
这服饰、这道具、这细节、这成本。
冯导已经不知道怎么计算了。
于是冯导马上联系了相关的人员去计算。
同时他现在要跟佟台长谈好的一件事就是,接下来一定要跟这团队合作。
现在得看一下台长那边的态度。
还有的就是这成本要多少。
台里其实经费肯定是有的,只是看节目效果申请而已。
之前申请不到多少,单纯就是因为节目反响平平。
说差不差,但跟其他节目比,也优秀不到哪里去。
所以目前要尽快算出这特效和演员的成本需要多少,才方便和台长商量。
.......
画面之中。
辩论双方的第一轮较势均力敌。
紧接着第二回合展开了。
韩安国代表的一方论点:
“高帝被匈奴围困天城七日,解救之后,不因自身的私怒,而伤害天下大局,最终与匈奴和亲。”
韩安国高兴刘邦的大旗,为自己和亲的主张寻找最有利的支持。
王恢的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