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子贡都生活在一个叫做鲁国的国家。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
“回来后,子贡将此事告知了孔子。
“孔子却说:‘赐,你错了!
‘’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
‘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这个,就是子贡赎人的故事。”
说到这里,李丽质顿了顿,看了一眼面露思索之色的首辅众人,接着道:
“除子贡外,孔子最杰出的七十二名弟子中还有一人名为仲由,字子路。
“在子贡赎人后不久,子路救了一名溺水者。
“那人感谢他,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回来将此事告知孔子后,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这个,就是子路受牛的故事。”
讲完了,李丽质冲面上露出恍然之色的首辅等人眨了眨眼,故作茫然道:
“首辅爷爷,大元帅爷爷,老师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子贡和子路救了人,孔子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接受嘉奖呢?
“孔子不是被称作圣人吗?
“圣人,不是应该品德高尚吗?怎么帮了人还要报酬的?”
听了李丽质的两个小故事,首辅等人哪里还不明白她话里的意思。
被她这么一问,首辅好笑的摇了摇头,“我算是听明白了,你这小丫头是在拿话点我呢啊。
“不过呢,你这两个故事都挺好,那位孔子的教育方式也很正确。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单纯的要求人做好事,是道德方面的高尚行为。
“但道德高尚,是道德之士对自我的要求。
“就如同你故事中提到的孔子,能被称为圣人,乃是因为其德行俱佳。
“但圣人终究只是少数,这个世界上生活的,绝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
“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以道德去要求他们助人为乐,远不如以嘉奖来引他们助人为乐来的有效。
“那位苏先生能给你讲出这样的故事,可见苏先生于德行的修养,于人性的了解,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层面。”
顿了顿,首辅向李丽质笑道:
“也罢,之前的见面礼终究只是见面礼,既然是托你这丫头办事的,总不该是让人白帮忙的。
“小丫头,你有什么想要的,或者需要我们帮助的。
“只要不违反宪法、不违背九州和民族利益。
“我们这帮老家伙虽然能力有限,但也会尽可能的帮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