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我随您一同前去。”
看着李为担忧的眼神,刘据不由心里宽慰,难得身边有如此忠心之人,刘据之所以魂穿就是惨遭手下的小老弟背刺,本来就是刘据谈的合同,最后却是被小老弟薅了羊毛,刘据郁闷之下才去喝酒,这一喝就直接来到了汉朝,正好占了同样是喝酒而死的刘据身上。
不得不说,人生、命运是最妙不可言的,你无法捉摸,也无法抗拒。
但刘据却不是一个乖乖接受命运的人,他喝酒之前就把小老弟这些年来收拿卡要和售卖公司楼房信息的证据递交给了副总,小老弟虽然翘了刘据的单子,但小老弟也不会好受。
刘据一直信奉的是,你对我好,我就加倍的对你好,你对我背刺,我就翻倍的还回去。
李为对刘据忠心,刘据也会好好的培养李为,送他一场滔天富贵又何妨。
“江都尉,孤的中人可否和孤一起前去呢?”
刘据转身朝着江充说道。
“太子殿下,您随意,微臣可不敢违背您的意见。”
江充虽然语气恭敬,但脸上的笑容谁也看的出来。
刘据也不羞恼,等会就是江充傻眼的时候,日后还有更多时间慢慢的收拾江充一帮人。
此时的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人反而不说话了,他们知道接下来就不是他们这等身份所能参与进去的了。
不过,此次在太子的博望苑搜查出桐木偶人,太子获罪已是板上钉钉了,他们也不需要在火上浇油了。
一行人就这样晃晃悠悠的来到了甘泉宫,刘据望着甘泉宫心里生出感叹,父皇啊,连你的亲生儿子你都不见,一个宵小江充却是可以得到你的接见,你对刘据是何等的不公啊。
刘据正感叹着,一个中人就走了出来。
这个中人在原主的记忆中没有看到,看来只是一个无关重要的人。
因为父皇身边信任的中人此时就在刘据身边,苏文。
这个苏文可谓是比江充还要有威胁性,因为江充对皇帝说宫中有蛊毒之气,在太子宫中掘蛊,得到桐木偶人。
当时汉武帝病在甘泉宫,皇后太子的家吏去请安却得不到回复,武帝生死不得而知,而佞臣为奸,为不重蹈扶苏覆辙,征和二年七月,太子派门客装成使者,把江充等人逮捕起来。
按道侯韩说怀疑使者有诈,不肯服从诏令,门客就仿窃符救赵的朱亥格杀了韩说。
御史章赣被砍伤后逃掉,自己跑回甘泉宫。
太子刘据调发长乐宫的卫队,向文武百官宣称江充造反,然后斩了江充巡示朝野,并在上林苑烧死了胡人神巫。
苏文得以逃出长安,来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很不像话。
此时的汉武帝还是不相信说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愤恨江充等人,所以发生这样的变故。”
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来。使臣不敢进入长安,回去报告说:“太子已经造反,要杀我,我逃了回来。”汉武帝大怒。
就是因为苏文,原主刘据才会被逼自尽,所以刘据等着收拾完江充之后,就要立马收拾苏文。
否则的话,刘据不敢保证苏文后期还不会再搞出什么小动作。
刘据、江充等人随着中人的指引来到了汉武帝的面前。
刘据虽然通过原主的记忆知道父皇的面容,但汉武帝散发的气势还是把刘据惊住了。
十六岁即位,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抑制商贾。
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但他崇信方术,兼以穷兵黩武。
刘据对这位名义上的父皇态度是不好的,原主的死亡其实就是汉武帝一手害死的。
刘据眼前的父皇汉武帝,顾忌刘据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刘据身上的外援团痕迹太重。
最强的外援团就是卫氏,大将军卫青、将军霍去病,这两位在军中的地位可是无人能够比拟的。
卫青是太子刘据的舅舅,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太子刘据的表哥,这样的关系使得卫氏在朝堂上的地位更是无人敢动,卫氏中最厉害的,当然还是与汉武帝并列的卫子夫皇后,皇后是可以调动宫中禁军的,由此就能看出她在宫中的地位。
刘据看着眼前的汉武帝,他真的老了,也糊涂了。
他还认为自己是年轻体壮呢,可能只有他自己没发现这个事实。
汉武帝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疑心病也越来越重。
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感逐渐丧失,越来越依靠别人,越来越疑神疑鬼的。
于是父子二人变成了仇家一样,连面都见不上,若不是因为江充急于把太子刘据整下去,恐怕今天刘据也不会见到汉武帝。
放下复杂的情绪,刘据俯下身子,口里喊着“儿臣刘据,拜见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汉武帝看着台阶下俯拜的太子刘据也是面色复杂,这个儿子曾是他最得意的儿子。
刘据是他的长子,是他曾经最喜欢的女人卫子夫所生,刘据出生于元朔元年春天,此时他已经岁。
这个孩子的出生让身为皇帝的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亲情,元狩元年夏四月丁卯日,为了表示对刘据的喜爱,他将时年岁的长子刘据立为皇太子,让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太子太傅,太子刘据喜欢读《春秋》,对公羊和谷梁学都有研习,他的老师包括石庆、瑕丘江公,严青翟、石德(石庆之子)、赵周、周建德(周勃之孙)、卜式,这些人都做过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