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杀声震天!
偶尔还有炮火轰鸣!
大明明明才建立数十年而已,却已是一派末世之相。
而金殿内,一红袍文官正慌慌张张的跑到年轻皇帝面前:
“陛下!城门被勾结燕贼的内应打开!贼军已经入城了!”
“啊?!诸位爱卿该如何是好啊?”
年轻的皇帝披头散发,在金殿上来回奔跑。
拽着文臣武将的衣领,不断询问。
正是建文帝,朱允炆。
可他们也注定只能一筹莫展。
应天府已破,燕王大军已经进城!
如此除非太祖高皇帝神魂临凡!
否则,谁也无法从此局面中保住大明皇统,不更支易庭了!
“为今之计...唯有陛下想尽一切办法逃出城去!”
“再集天下勤王之兵,征讨逆燕!”
“说得容易!如今应天府被围做铁桶一块,陛下如何逃出生天?”
“或可效仿太祖故事...削发为僧!”
“什么?如此有失体统之事!陛下怎可为之?”
“你们这些腐儒!如今燕贼的屠刀都架到陛下脖子上了,还讲什么体统?”
而这一套班子什么德行,在这临危的争吵中便也可见一斑了。
“好了!都别吵了!”
“给朕剃发!”
而朱允炆也知,如今他已没有选择了。
只得无奈的接受了他的命运,双膝跪地,流下了两行不甘的眼泪。
“爷爷...您传给我的江山,守不住了...”
说完后便仿佛浑身之力都被抽尽,行尸走肉般的任由他人剃去了满头的青丝。
......
而宫殿之外,城门入口,一着甲肃杀的身影正策马直进。
正是已岁至中年,并杀到了靖难尾声的燕王朱棣!
“进皇宫!杀奸臣!”
只见他抽出腰间佩刀,一声断喝!
其余追随他靖难之军,便一窝蜂的向着皇宫位置,涌了过去!
带头者,燕王二王子朱高煦!
“进皇宫!杀奸臣!”
他们即已清君侧之恶为名,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当然便是诛杀建文皇帝身边的那些奸臣!
但都不需是明眼人,也看得出他们如此气势之下,真正的欲杀之人是谁!
但是别怪朱棣无情,且不谈此皇位一争不容留情!
就是但以朱棣和朱允炆的叔侄之情,其实也早已恩断义绝!
靖难过程中,还稳坐应天府的朱允炆曾说过一句名言。
“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仁之极,近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勿休此意,无使负杀叔父之名!”
看似是在给朱棣送“护身符”。
实则是在告诉与朱棣对阵之将,想尽一切办法杀死朱棣!
莫使朕再亲自下达杀朱棣之令,担杀叔父之名!
实乃是其心狠毒异常在先,如今朱棣也不过是“礼尚往来”罢了!
借杀奸臣之名,行弑君之实!
事后再以兵多状况混乱为由,为自己开脱。
可能还要借几个参与之人的人头,还自证清白!
那如今奋力冲在最前的那些人,岂不都是傻子吗?
有些是,可能还未搞清状况。
但对朱高煦而言,则就不是了。
首先他是朱棣仅有的三个儿子之一,在靖难过程中亦有功勋在身,所以朱棣不可能杀他。
其次是靖难过程中,注定曾与他说过:“世子多病,汝勉励之!”
只让他无比的上头!
如此诛杀建文皇帝之功,他又如何能够放过?
“杀!杀!杀!”
朱高煦已经彻底陷入了杀红眼的状态!
他只以为,自己手刃建文帝之时。
便是他,为自己将来继承皇位的添砖加瓦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