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学内一场大戏,以苏扬的离开作为结局。
诸皇子都亲身经历这一幕,清晰的知道苏扬口中大明国运一事。
眼见朱棣还陷入深思中,一言不发。
辽王朱植是个急性子,憋不住了,立即开口道:“四哥,而今眼下,我们该当如何处理这件事。”
楚王朱桢道:“依我之见,我等这就进宫面见父皇,将此事第一时间报告父皇。”
代王朱桂补充道:“同时给大哥说,让父皇和大哥都知晓此事。”
宁王朱权道:“对,对,两位哥哥说的对极,父皇和大哥都要报告此事。”
宁王在这里年纪最小,立即出声附和道。
不光是父皇朱元璋,大哥朱标在这些皇子的心里的地位同样高。
长兄如父,他们对朱元璋带有更多的敬畏心理。
而朱标更多在他们的成长里,扮演了慈父的角色。
大明王朝,父皇朱元璋之后,一定是大哥朱标继承大统,这是所有皇子的共识。
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自然,没有哪个皇子对此有半点非议,尽皆是心悦诚服。
大明王朝此时此刻,好似有两个太阳当空。
朱标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常务副皇帝,大明王朝全体上下,只有他能在和朱元璋意见相左之时,与老朱辩论不止。
朱棣眉头微皱,沉吟片刻。
吴王朱橚说道:“目前看来,应当先派人将苏学正名义上保护,实则监管,切不可让苏学正别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这时,朱棣终于发话了,扫视了诸位弟弟一眼。
“老五说的不错,当务之急是先派人保护好苏学正,国运一事,实为重要,苏学正那里出不得半点差池。”
“再者,这件事,就我而言,历朝历代不乏谶纬之学,推背图之类。”
“国运一说,我等尚无确切结论,父皇目前日理万机,着实不适合前去打扰。”
“不若将此事,先告诉大哥,如若查明真假,再禀告父皇,未为晚也。”
朱棣此言一出。
吴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代王朱桂,辽王朱植,宁王朱权顿时纷纷点头,大为认同。
“还是四哥考虑周全,免得到时候又被循环训斥一番。”
齐王朱榑缩了缩脖子,心有余悸的说道,对燕王朱棣的这个主意,深有同感。
上次犯了点错误,被朱元璋教训,还是靠大哥朱标出面说情。
“确实,四哥还是考虑的稳妥,倒也不必急冲冲去面见父皇。”
“一切妥当之后,再去禀告父皇,四哥说的极是。”
“那就这么着,一切依四哥所言行事。”
吴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代王朱桂,辽王朱植,宁王朱权尽皆赞同朱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