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学今日乱成一锅粥,一时半会,看样子很难安顿下来。
他们刚好可以正大光明的逃课。
一行人以燕王朱棣为首,立即出了国子学,迅速赶往皇宫,去见朱标。
大明皇宫,奉天殿内。
朱元璋一袭龙袍,端坐在大殿金碧辉煌的龙椅上。
右手拿着一本锦衣卫的密疏。
微微眯着双眼,将这份密疏细细读完。
朱元璋头也不抬的开口问道:“二虎呀,咱问你,这一个铁球十斤,一个铁球一斤,同时从六层楼高的地方降落,会是同时落地吗?”
二虎只知道这份密疏,是锦衣卫刚刚紧急火速送进宫来的,不知道其中内容。
当然,他也不会看,不该看的别看,不该知道的别知道。
只一心忠心耿耿对朱元璋,这就是二虎的为臣之道。
所以朱元璋让他来统领锦衣卫,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也是用的十分得心应手。
二虎诧的一声,憨直的道:“这铁球重量都咋一样,咋可能同时落地,肯定是重的先落地。”
朱元璋对二虎这样的回答,半点也不意外。
随即继续说道:“可这奏疏里说,国子学的苏扬说是必定同时落地。”
“啊!苏学正!”二虎惊呼一声。
过去锦衣卫不时带来关于苏扬讲学的知识。
一开始二虎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误人子弟之学,结果事事验证,苏扬所说准确无误。
虽然未见过此人,但二虎对苏扬确实打心底佩服的紧,信任有加。
一听到是苏扬这么说,二虎摸摸脑袋,顿时迟疑了起来。
“这,这,俺也不清楚。”
最后,二虎支支吾吾的说道。
朱元璋内心虽然也是怀疑苏扬的这个结论,但他可不会轻易下结论。
当朝天子,万乘之尊,岂能轻易给人口实?
“二虎,你去找个高楼,给咱试试此事真假。”
朱元璋淡淡吩咐道。
二虎当即欣喜领命下去,他也十分想亲眼见证,苏扬是否所言非虚。
待到二虎离开奉天殿之后。
朱元璋又拿出早已合上的密疏,翻开反复观摩。
深邃的目光最后定格在“国运”二字上,眼睛眯成一条线,宛如利剑,似要把奏疏看穿一般。
用微不可察的声音道:“大明国运,二百七十六年,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