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他还纳闷不应该是国子监么,后来才隐隐约约记起,国子学乃国子监前身,国子学尚未改名。
穿越过来,直接就和宿主融合了记忆,读取了宿主的记忆,也获得宿主的所有知识。
这宿主不愧是国子学学正,记忆脑海中,四书五经,程朱理学,背的是滚瓜烂熟。
但对苏扬来说用处却不大。
宿主只是个书呆子,一心只是钻到书中,只会读死书,不通变化。
且他在国子学内讲学,那叫一个枯燥乏味,学子们纷纷直言无趣。
学子们自然也不太爱上他的的课。
苏扬既然穿越而来,细细谋划自身一番,自己在儒家经典上就算继承了宿主的记忆。
那也是肯定比不上国子学内诸多学正,还有聂铉祭酒,他们侵淫儒家学说多年,不是自己能赶得上的。
关于王阳明心学要义,他也不曾仔细研读,无法拿来就用,直接成就一代大家。
而在这个时代,审视自身,自己的现代知识就是优势。
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优势。
自己只能在这上面做文章。
这文章不能小,要大,要盛大,要绽放耀眼的光芒,无人可以直视。
他绝不满足于埋头写一些基础现代物理,或者化学生物知识。
因为他很清楚知道,这些知识就算写出来,记载下去,不过只会被人当成是奇淫技巧。
世间只有儒家,朝廷只认儒家。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到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
时间大家只有儒学宗师,再无其他。
历朝历代,只有儒家学说久经不衰,已成圣典。
不是儒家经典,不能学而优则仕,世人当然会弃之如敝履。
于是,对于后世那个被国侵略的时代来说,血泪历史是不会改变的。
纵然有自己呕心沥血的著作,过了兵灾,免了火灾,有幸流传下去,也不过是徒留后人一声嗟叹。
“唉,原来明朝的时候,我们就有了物理学体系。”
一如人们感叹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中一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句话苏扬始终牢记在心,深信不疑。
知行合一,有些事,既然选择了自己,那便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应该是当仁不让。
只有打好的了经济基础,现代知识的大厦才会安安稳稳的坐落在人们心头。
倘若自己真的去完成了这件大事。
或许多年以后,人们就会说:“大明王朝时期,物理学的大厦就已经由一人之力落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