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年春。
凤阳城。
打眼望去,一片祥和之景。
但时不时穿梭在人群之中那些衣衫褴褛之人,却又戳穿了这份美好。
“这位老爷,行行好,多少给点吧!”
“求您赏口饭吃吧,小人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几名乞丐手里捧着破碗,见到个人便卑微的上前哀求。
但官老爷心善,见不得穷苦人。
根本不会给他们凑上来的机会。
遮奢富贾更不会平白往外送钱。
从大清早忙活到下午,几名乞丐拢共也只讨到了半块发馊的馒头。
街角茶摊处,一名下颚颇为突出的男子摇了摇头。
“去找商贾乞食?”
“怎么想的?连咱都没法从商贾手里乞到吃食。”
“何况他们?”
“叫他们过来!”
给了每名乞丐两个馒头,男子语气温和的询问了很多问题。
乞丐们感恩戴德的连连叩首,男子却陷入到沉默之中。
良久,男子方才幽幽开口。
“小小的一个凤阳县,竟有六百余名乞丐。”
“还有更多的乞丐被拦在城外,无法入城!”
“咱现在能理解黄纲、高峰那些反贼了。”
语滞片刻,男子眼中的愤怒和悲哀再也隐藏不住。
“兄弟,乡亲们潦倒如此,他们为什么不造反?”
“咱凭什么让他们不造反!”
男子身后,面容憔悴的徐达沉默无言。
这里,是他们的老家。
看着那么多乡亲还在靠乞食度日,徐达心中怎能没有波澜?
但徐达却没有开口。
只因发问之人,乃是当朝皇帝。
朱元璋!
若说的多了,又会否被朱元璋误以为自己对他的政策有所不满?
朱元璋眉头一皱,瞪了徐达一眼。
“兄弟,咱让你说话!”
徐达犹豫了一下,微微低垂头颅。
“陛……”
然而刚吐出一个字,朱元璋就踢了一下他的小腿。
“咱进城之前就说了,前些年凤阳老乡们造反,说明咱有错。”
“咱们这次不是来衣锦还乡的,只是无颜面对乡亲的布衣兄弟们回老家看两眼。”
“兄弟你怕不是忘了?”
徐达轻声一笑。
“大哥,我自然不会忘却。”
“但,大哥啊,医生们都说我活不过今年了。”
“我这双昏花的老眼就只能看到儿孙,看不见旁的了。”
“这些问题大哥考虑就是,何故为难我?”
朱元璋目光复杂的看着徐达。
是看不见,还是不想说?
曾经性命相托的老兄弟,何至于防备如此!
见气氛沉凝,坐在朱元璋右侧的李善长轻声一笑。
“大老爷,这凤阳确实有不少乞丐。”
“但却也有淳朴仁善之民风啊!”
“您看那边。”
朱元璋顺着李善长的手势望去。
便看到一名年约九岁,粉雕玉琢的男孩正独自一人站在街边的阴影之中。
“换做其他城池,像这等年岁的男孩子哪敢放出来乱跑?”
“由此可见,凤阳城内人心思定、安稳平和。”
“想来那些乞丐也是知道凤阳城的祥和,才会纷纷前来凤阳。”
听了李善长的话,朱元璋终于露出些许笑容。
“这倒是……”
话没说完,朱元璋便见那孩子突然双眼一亮,旋即露出一副焦急的表情。
两条肉乎乎的小短腿加速倒腾,灵巧的绕过人群。
最终看似莽撞实则轻巧的撞在了一名中年妇女身上。
“诶呦!”
妇女一声惊呼,引得随从、丫鬟们都警惕了起来。
“干什么呢!”
“谁家的小孩儿,快走快走!”
“奶奶,您没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