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怀里掏出了两枚银锭,在祝烛面前晃了晃。
“不是什么大事?”
“那咱这酬劳,你也不想要了?”
祝烛目光在银锭上停驻片刻后,笑而看向朱元璋。
“看来,晚辈这点浅见是帮到伯伯了?”
祝烛没明着讨要。
但这话一出,朱元璋好意思不给吗?
我的法子帮到了你,结果你还不给应诺过的尾款。
这不是欺负小孩子呢吗!
朱元璋哑然失笑,将银锭拍在了祝烛手心。
“你这娃娃,鬼精鬼精的!”
“拿去拿去,赏你的!”
祝烛乐呵呵的将银锭收入怀中,嘴上还不落下风。
“这可不是赏的。”
“这叫献策所得!”
朱元璋轻笑摇头,不容辩驳的开口。
“这就是赏你的!”
哪怕现在是微服而行,朱元璋也是要脸的。
帮大明揪出了贪腐大案的良策,难道是百两现银就能打发的吗?
这笔功劳,朱元璋已经记在了御书房的屏风上。
待到祝烛成年得用时,方才会一并封赏。
那时的封赏才是这份良策的献策所得。
而这百两现银,就只是随手的赏赐而已。
祝烛砸了砸嘴。
“行吧。”
“长者赐不敢辞。”
“你年纪大,我让着你。”
朱元璋笑了笑,没再跟祝烛斗嘴,转而发问。
“你这法子就像你小子所说那样。”
“突然用一下还好,几次之后便无效了。”
“既然你小子也明白这一点。”
“那可有其他法子,能一直使用下去?”
祝烛摇了摇头。
“没有。”
朱元璋不由得有些失望。
但随即又是自嘲一笑。
朕还真是病急乱投医。
就算这孩子再怎么早慧,也只是个九岁的娃娃。
他能想到一个好法子,帮大明一个大忙已是天纵之才。
朕又怎能奢求更多?
祝烛继续说道:“在晚辈看来,查账如矛,做账如盾。”
“纵观历史,每当有更锋锐的矛、剑出现,很快就会有更坚固的盾、铠。”
“我大明朝廷查账的本事,比秦朝朝廷优秀了无数倍。”
“但我大明贪官污吏做账的本事,也比秦朝官吏先进了无数倍。”
“所以晚辈觉得,不会有什么法子能一直使用下去。”
“即便有,也是做账与查账双方都拥有的方法,于细微之处查秋毫。”
朱元璋眼前一亮,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话,不错!”
“账目之事,乃顽疾也。”
“不过你这娃娃说了这么多,想来不是给咱泼冷水的吧?”
“除了那个规律之外,还有什么法子?”
“无论能有多少效果,都跟咱说说。”
“放心,咱绝对亏不了你的!”
祝烛笑了笑。
“晚辈倒是有个法子,可供伯伯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