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颇为期待的看向祝烛。
“什么法子,先说来看看。”
祝烛不答反问。
“伯伯可知则天大圣皇帝?”
朱元璋随意的说。
“武周的那位女皇帝?”
“咱知道。”
“怎么,这法子与她有关?”
祝烛点了点头。
“不错。”
“则天大圣皇帝生性喜欢造字。”
“非但为自己造了一个‘曌’字,更造了数十个新字。”
“这些字大抵已不被使用。”
“但其中九个字,却可以拿来一用。”
说话间,祝烛在地上捡起了一根树枝。
笔走龙蛇间,数个大字便出现在地面之上。
“此为壹。”
“此为贰……”
“此为玖。”
看着地上的九个字,朱元璋微微皱眉。
“恁麻烦?”
“怪不得那位陛下造的字咱都没怎么见过。”
“这写起来也太不方便了些!”
祝烛笑道:“不好写的字在日常使用中会被摒弃。”
“但我看重的,就是他的麻烦!”
朱元璋灵光一闪道。
“因为不好写,所以不好改?”
祝烛笑而颔首。
“不错。”
“一添一笔,便是二。”
“但这个壹你不管添几笔,都变不成另一个数字!”
摩挲着下巴,朱元璋俯视着地上的几个字,颇为意动。
“这倒是个好法子。”
“虽不知实际使用之际会否出现问题。”
“但咱至少看不出什么破绽来。”
大写数字比现在所用的数字麻烦了何止十几倍?
但这却解决了账本改字的问题。
左右不过是让户部官员多废几十倍的力气而已。
朱元璋觉得很值!
至于即将履任的那群户部官员会不会哭晕在茅房?
与朕何干?
仔细思虑一番后,朱元璋欣慰的看着祝烛。
“你这娃娃,还真是让咱大开眼界!”
“咱之前从不认为世间真有早慧之神童。”
“但见了你,咱信了。”
“竟以如此简单的法子,就解决了咱的麻烦!”
祝烛谦逊的说:“此法只是看似新颖,其实并非晚辈所创。”
“宋朝时期便有类似的法子。”
“晚辈不过是借宋人之慧而已。”
朱元璋惊愕的看向祝烛。
“你说啥?”
“类似的法子在宋朝就有了?”
“咱怎么一无所知!”
朱元璋小时候也是念过几天私塾的人。
当了反王后更是尽力补充文化知识,阅读前朝文献。
结果宋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的破局之道。
他这个当皇帝的竟然连听都没听说过?
祝烛低头用脚擦拭掉地上的文字,随口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