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伯,您若是户部重臣的话,你会将此法献给陛下吗?”
话音随意。
但祝烛低垂的眼眸中却藏着满满的试探!
朱元璋根本没心思去观察祝烛的表情。
因为祝烛这番话,如惊雷般再朱元璋脑海之中炸响!
几息过后,朱元璋才幽幽开口。
“你是说,户部官员明知有更好的法子治理贪腐。”
“但却蒙骗了当朝陛下?!”
毫不掩饰的杀意逸散而出。
站在一边的顾成瑟瑟发抖。
似已预感到又一片尸山血海!
已经被扔进大牢里的户部官员们更是连连打着喷嚏。
“郭侍郎,本官怎么感觉有人想要害本官?”
“你想多了,咱们都是要被砍脑袋的人了,谁还会想害咱们?”
“没准,是有人想要咱们被抄家灭族呢!”
一时间,应天府大牢里的气氛愈发森冷!
祝烛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晚辈就是个乞丐,哪知道那些朝中之事?”
“只是在晚辈看来,户部官员并非是在蒙蔽当朝陛下。”
“甚至当朝的户部官员是否知道此事都尤未可知。”
祝烛抬头看向朱元璋。
“依晚辈浅见,是元朝的户部官员,在蒙蔽元朝的皇帝。”
“毕竟元朝刚崩溃没多少年。”
“倘若这法子果真从宋朝流传下来了的话,那元朝朝廷为什么不用这法子?”
朱元璋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
祝烛所言,很有道理。
倘若他是元朝的皇帝,他绝对会勒令天下官府都以此法记账。
这么好的记账之法,藏起来不用又有何意义?
若是元朝朝廷用了这个法子,朱元璋又怎会不知道?
元朝皇帝不用这个方法的唯一可能,就是他们也不知道!
对此朱元璋倒是没什么惊讶。
毕竟汉人官员联合起来蒙蔽元朝皇帝这等事,实在是屡见不鲜。
解决了一个疑惑后,朱元璋又凝眸看向祝烛。
“连元朝的皇帝都被蒙蔽了。”
“你又是从何得知的此法?”
祝烛挠了挠后脑勺。
“晚辈在养济院中看到过一本残书。”
“乃是宋朝著作佐郎程大昌所著。”
“里面有一句话,晚辈记得比较深刻。”
祝烛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肃声开口。
“今官府文书凡计其数,皆取声同而画多者改用之。”
“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耳。”
“大概就是这么一句话。”
朱元璋讷讷发问。
“这也是你在养济院看到的?”
濠洲养济院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能走出这种妖孽也就算了。
甚至还藏有如此残书?
那根本就不是养济院,而是洞天福地吧!
祝烛可爱的点了点头。
“对的。”
“不过晚辈觉得,程佐郎记载的这个法子还有改进的空间。”
“各地同字不同音的情况很常见。”
“任由各地官府选择同音字来代替数字,虽然方便但却依旧容易造成谬误。”
“就像是凤阳人读‘四’为‘寺’。”
“但辽东人读‘四’为‘事’。”
“所以晚辈便将则天大圣皇帝所创之字与此法相结合。”
“伯伯以为,此法可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