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枪对射中,也能这样不慌不忙的装填射击,明知道排枪打过来会死人还不躲不闪、维持队形,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但在当前的时代,却是经过无数战场考验的、最务实、最有效、最能发挥滑膛枪火力的战术队形。
这种排枪对射,比的就是射速和忍耐力,谁先崩溃谁就输了。
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民兵往往只能进行一轮齐射,而在遭到英军齐射后就会溃散逃窜。
即便是美国正规军——大陆军,也很难抗住红衫军的两次齐射。
当初李东了解这段历史时,还颇为不屑,觉得美国人太孬种。现在看来,即便是他自己,在对上这种排枪射击时,也很难淡定的不躲不闪,甚至有没有勇气迎着枪口排成队列走上前去,都是未知数。
达斯坦彻底服了气,他终于知道昨天的会战为什么会一败涂地了。
作为一名马穆鲁克,他对自己的枪法和刀法都格外自信,他一直认为单兵格斗的话,法国人不是自己的对手。
但是,一旦这样的士兵成百上千的排成队列,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个人勇武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真正的军队。”李东向米歇尔伸出大拇指,由衷的称赞了一句。
米歇尔十分绅士的微微点头致谢,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瞬间,法国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接下来的整个下午,两人都在不停的装弹,射击。
在有幸近距离观摩了欧洲第一强军的实弹射击后,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偷懒的理由,刻苦训练是唯一的选择。
于是土堡外枪声阵阵,乒乒乓乓的打的好不热闹。当然,他们的实弹射击训练也引来了路过土堡的法军部队的侧目,好在因为有米歇尔上尉等人在场,所以没人过来找麻烦。
除了练习褐贝斯滑膛枪外,他们还特地使用弗格森线膛枪进行了实弹射击。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时,两人已经合计打光了差不多一百发弗格森步枪的配套子弹。这种土豪行为,让米歇尔上尉感到一阵阵的肉痛。
射击间歇时,李东曾拿起一枚裹着皮革的铅弹问米歇尔,为什么铅弹要裹皮革。
米歇尔表示,裹了皮革的铅弹会更好的契入膛线,还能增加气闭性,使子弹打得更远更准;另外在枪口向下时,弹丸也不会从枪口滑出去。
这个法国人还提醒说,如果他们这三百发子弹打光了,也可以继续使用别的铅弹,但前提是需要用皮革或者布片一类的东西将弹丸包好。
米歇尔的解说自然得到了李东的大力赞扬,连吴巍也跟着捧了几句,这让法国人的虚荣心又小小的满足了一下。
整整一下午的射击,黑火药产生的烟雾,熏黑了两人的脸和脖子,手也不可避免的脏的一塌糊涂。但他们的苦练没有白费,在非实战条件下,前装枪的射速已经提高到每分钟两发,有时甚至做到了一分钟三发。
不过中间还是闹了一次笑话。
李东因为过于追求射速,在装填后忘记拔出推弹杆,结果开火后,推弹杆被一起打了出去。好在这货脸皮比较厚,又大大咧咧的跑去把推弹杆捡了回来。
当然,米歇尔的一顿数落是逃不掉的。上尉郑重提醒,如果是在战场上,这支枪就失去了再射击的能力了。
这让两人凛然受教,在之后的训练中,没有再发生类似事情。
至于弗格森步枪,他们已经完全掌握。
那一百发子弹没有白费,让他们把射速提高到了每分钟三到四发。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在后世接受过的严格射击训练,所以他们的射击精准度在一开始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与他们笨拙的装填比起来完全不成正比。
这让旁观者感到离谱和怪异,这两个人在各自试射了几发之后,就差不多能够做到十发九中,这是肿么回事?天才射手?
奇怪归奇怪,这并不妨碍两人继续旁若无人的练习,一直到天色全黑才罢手。本来他们还要继续练习,但为了避免黑夜里误伤、和引起友军不必要的误会,在米歇尔上尉的强烈建议下,才收工回到了土堡。
通过这次实弹射击训练,他们已经对弗格森和褐贝斯这两款步枪性能,有了进一步了解。
弗格森步枪无论在射速、精度还是射程上都大大强于褐贝斯。
褐贝斯滑膛步枪需要多支齐射才能达到一定的命中率,要想单支枪命中目标,就需要在很近的距离开火才有把握。
而弗格森线膛步枪不但射速快,还因为刻有膛线的缘故,在米的距离依然可以精准命中目标。
这也让米歇尔上尉看的咂舌不已。他打定主意,军火库里剩下的那一支无论如何也不卖了。
晚饭不用说,还是去法国人那里蹭。让两人高兴的是,吃过饭不久,那个和他们约好的法语二把刀向导哈尔西,也回到了土堡与他们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