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
贾敏因长期积病在身,又忙于料理林府后院,更不愿用贾琦和其师傅的治疗方法,最终病逝扬州。
林妹妹因母亲病逝,守丧尽哀,多日未曾上学。
贾敏的去世,也给林如海巨大的打击。
贾母恋其黛玉上无亲母教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便派船只过来接,正好贾琦也一同回去,不能再留在扬州。
贾琦到扬州后,也就哥哥贾琏取亲时,回了贾府一趟,也仅仅待了月余就又回到林府。
对于此事,贾家多人已是不满,贾家男儿,总是留在扬州他人府邸,又无建树。
当然贾琦才不会管这些,也没有人敢真的当着自己的面讲。
而林如海自己想的是,他一个大男人对教养女儿,如何将女儿培养成大家千金一概不知。
且诸多不便,而贾家则是不同,教养女儿自有一套,培养的女儿都是大方得体,多才多艺。
再加上贾家是个大家族,人丁兴旺,不像林家人丁稀少。
若黛玉及早与贾府这些兄弟姐妹培养感情,黛玉无论是在出嫁前,还是出嫁后,都可以得到贾府这些姐妹和兄弟的帮扶。
即使自己逝去,贾府的人也会顾念往日情分,帮衬黛玉。
既然贾母主动提出,自己更是求之不得。
随同他们一起进京的还有贾雨村。
是的,在一年前,林如海因听人介绍,请了贾雨村来当林黛玉和贾琦的教书先生。
之前,贾琦也只来教林妹妹读书识字。
在接触中,贾琦很能够确定的一点就是,贾雨村有上加的学问功底,渊博的见闻,
要不然怎会一举考上进士。
但是原著中甄家遇难,他做了知府回来,以他之力,给甄士隐的家人一个安妥的照顾是不难办到的。
偏偏他毫无报恩之心,根本不再打听甄士隐的下落,也不再设想甄士隐家人的境况,只是讨了娇杏为妾,过自己的安稳日子去了。
不过,他官品不佳,很快就以“贪酷之弊”被参革了。
对!“贪”与“酷”是他的老毛病。
不过林如海的举荐,他作为一个侄儿也没有理由阻止。
在林府教书的日子,贾雨村恪尽职守,也没有任何不安分的状况。
转念一想,他都已经改了香菱的命运了,至少乱判葫芦案的事情不会发生了。
也就随他去了,以后自己也回到贾府,尽量让自己的父亲和叔叔少与他接触。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暂且不用多想,自己想游手好闲,富家公子的日子还没有当够呢!
下船后,就已经看到荣国府的轿子和装行李的车马等候了。
“琦哥哥,我紧张。”林黛玉悄悄对着贾琦说,早在母亲在世时,就时常听说母亲家中的事。
平日也都说,贾家和别家不同。
今日来接他们的三等仆妇,衣着比她的嬷嬷还华丽,显的更加紧张。
“莫要紧张,有琦哥哥在。”贾琦拍了拍林黛玉的手说道
很快到贾府,贾琦的轿子在正门停下,先进了荣禧堂
林黛玉看见贾琦的轿子在正门停下后,自己的轿子朝角门去时,心中已经开始失落,无助,终归是外人。
落轿后,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起林黛玉下轿子,台阶上坐着几个打帘笼的丫鬟。
一看到婆子扶着一位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纤腰楚楚。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着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贾琦在堂外等着黛玉一起进去。
荣禧堂内。
满屋子的女人。
鬓发如银的贾母,高坐于上。
“老祖宗,孙儿回来了。”贾琦正要跪下
贾母走了下来扶着:“你这孩子,在扬州帮着照看你姑姑,照顾你妹妹的事,我都知道,你辛苦了。”
“这是孙儿应该的。”
“你帮你姑父查案的事情,我们也听你二叔说起了,索相还说你有当官的潜力。”
“索相谬赞了。”
然后贾母看向林黛玉,黛玉正要拜见时,一把被贾母搂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