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马屁是又拍上了?
朱元璋虎着脸,今天他的心情真是被朱樉弄得忽高忽低。
简直摸不到脉门,好似总能在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及时刹车。
这感觉让朱元璋极为不适。
“爹!那边有面摊,你还没吃晚饭,我们要不去吃一碗?”
“哼,你还知道老子没吃饭?走吧。”
胡惟庸上前,
“陛下,这在外面进食,食物恐有不干净。”
“车中还有点心,要不您先吃点心压一压?”
最为臣子,该有面上的关心还是要有。
胡伟英关切的说道。
“不必,咱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生肉都吃过,一碗面何有不洁?”
“你们,想吃边吃,不吃就等着咱。”
朱元璋回身吩咐随性的大臣。
“唉,真是好久没吃过这种面食了。”
“让咱想起了儿时的味道,好吃!”
做面的老汉听着朱元璋夸赞自己的面,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自豪的说道,
“那是,我老汉做面几十年,别的咱不敢吹牛。”
“这面,在北街那可是出名了的。”
朱元璋好奇地问道,
“北街?离这几条大街,你这么晚,还要冒着宵禁之苦,跑来这里卖面?”
老汉哀叹,
“唉,没办法,家中妻儿老小就有十余口,晚上多挣钱还能多贴补一些。”
“看!我那媳妇在那边的摊子上在卖鞋子,也能做些贴补。”
“况且,这正常赋税收的还是太多。”
“但是这里不同啊,虽说鱼龙混杂,但根本不收赋税,卖多买少全凭自己。”
“唉,真希望这天永远都黑着才好呢。”
老汉的最后一句话,让朱元璋彻底黑脸。
胡惟庸一拍桌子,站起来喝道,
“放肆,你这是诅咒我大明永无天日不成?”
老汉吓得愣住当场。
朱樉看着此时频频活跃,努力在朱元璋面前找存在感的胡惟庸有些好笑。
“没事老伯,我这老友性子急,别介意,你忙去吧。”
朱樉打着圆场,
“左丞不必生气,他就是用词不当,不要与民争执。”
朱元璋扒拉着碗里的面没有言语,良久,
“儿啊,你说咱这赋税收的真的很高么?”
“咱每年可都在减免各种赋税啊。”
朱樉嘿嘿笑着,
“爹,你这是走心了?”
“您收的赋税并不高,但对于商人的各种决策禁制还是很多。”
“这小商小贩也难免逃脱。”
“虽说重农抑商是国策,但是商人才是引起货币流通,让经济发展起来的重要之人。”
“您抑制商人膨胀,但可知一些官店和朝中大臣却吃到饱满肠肥。”
朱元璋黑着脸,
“还有朝中大臣私下做着生意?”
朱樉挑挑眉,
“爹,你要想知道,我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