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武施礼退走。
朱允炆思索良久,对一旁垂手的江安说道:“让内阁拟旨,任命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史平安、盛庸为北平都指挥史,平安控制北平防务,调四川都指挥史瞿能、徐凯屯兵山海关、开平、临清。另外安排武定候郭英,接任大同都司。”
“告诉平安、盛庸、瞿能等人,厚待军卒,确保军队必须听从朝廷命令,若有人不听,可行军法!指挥军官酌情重新选派,朕给他们权力!”
江安凝重地记在脑海之中,匆匆去了内阁。
这一晚,解缙坐镇内阁,听闻陛下的命令,虽感意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燕王朱棣,始终都是陛下关注的焦点。
没有之一!
解缙不明白陛下是怎么想的,他似乎笃定其他藩王不会有异动,只将目光放在了朱棣身上。不过按照当下的格局来看,燕王的威胁,确实是众藩王之首。
解缙拟旨,朱允炆用印,通政司连夜将命令传了出去。
朱允炆决定先走一步棋,看看朱棣的反应。
都是靖难之战中表现不错的将领,朱允炆一口气将几人都派到了北方,专门盯着朱棣,这份军事上的威胁,相信朱棣明白是什么意思。
朱棣抵达京师城外,却没有选择入城,而是在城外休息了一晚。
翌日一早,朱棣的车架便渡江到了三山门码头,没有趾高气扬,而是白衣白带,痛哭流涕,高声呼喊:“父皇,儿臣来晚了。”朱允炆坐在武英殿,内阁郁敦本、张昭季,解缙与方孝孺都在,暗林部指挥史江武将朱棣入城之后的动静,不断禀告给朱允炆。
朱棣并没有回京师的燕王宅邸,而是如奔丧一般,在金陵城中哭嚎而过,可能觉得自己一个人哭声音太小,也容易断腔,朱棣便让几个儿子也跟着自己一起哭。
朱棣曾经远征蒙古,知名度很高,加上动静够大,所以一路之上,城中士民,不论老幼,都希望一睹燕王风采。
哭泣的燕王,能有什么风采?
只不过让城中之人暗自同情罢了。
毕竟,儿子奔丧老爹,来晚了。
谁的错?
陛下的错!
君不闻,燕王奔丧被拦于淮安?
否则,燕王能来这么晚吗?
只是,没有人敢直接说陛下犯错。
在古代,陛下是没有错的。
谁说陛下的不是,一旦被朝廷知道了,轻则骂一顿,重则打死。
朱棣过足了演戏的瘾,嗓子喊哑了,肚子也饿了,口干舌燥演不动了,便带人从聚宝门出城,去了钟山孝陵。
在孝陵嚎了一下午,直至天黑才返回城中。
听说朱棣哭晕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演戏太累,一不小心睡着了。
江武将朱棣、城中百姓与其他藩王的动静都禀告给了朱允炆,朱允炆却只是平静地听着,还饶有兴趣地请三位内阁大臣与方孝孺用了午膳与晚膳,所谈论的,却又不是朱棣的事,而是江南赋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