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再次动摇(1 / 2)

“陛下,你说得臣妾明白,只是,那纱布,真的可以赚钱吗?”

马扶颜有些拿不准。

朱允炆自信地笑道:“只要内宫生产的出,那兵部必然采购,至于价格,到时候便由辽王与兵部商议吧,我们坐享其成便可。”

马扶颜莞尔一笑,缓缓说道:“陛下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吧?”

“哦?”

朱允炆看向马扶颜。

马扶颜幽幽说道:“辽王、秦王、晋王、岷王都没有就藩,如今陛下又想起这生财之道。臣妾想,陛下是不是,不想让他们就藩了?”

朱允炆眼神一亮,哈哈大笑起来,感叹道:“爱妃,你太过聪明了啊。”

藩王问题是朱允炆面临的一大问题,虽然辽王、秦王、晋王、岷王四人“主动”易藩,但朱允炆还是不想让他们去祸害当地的百姓,加上太后实在喜欢这几个孩子,便没让几人就藩。

不让几人就藩,也不能让他们一直闲着不是吗?

人一闲,很容易多出是非。

所以,朱允炆一开始便打算打破朱元璋的禁令,让这些藩王经商,成为财神王爷,就藩鱼肉百姓,哪里有自己光明正大赚钱来得舒服。

虽然辛苦一些,但胜在有成就嘛。

何况身为藩王,经商本就占据优势,国企嘛,不怕亏损,进货渠道丰富,人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不愁销售……

垄断市场,没道理赚不到钱。

棉花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但多在边疆区域种植。

唐宋时期,将棉布称之为“白叠布”、“木棉裘”,因本土种植有限,物以稀为贵,可谓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只有有钱人才可以穿得起。

比如杜甫所写的“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氎(i)巾。深藏供老宿,取用及吾身”便作证了这一点。

翻译过来便是,这又细又软的青丝鞋,光亮洁净的白色细棉布,这些深藏的物品本来是供应给高侩所用的,现在赞公把它们赠给了我……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老朱认识到了棉花的重要性,以十分“粗暴”的手段,强势推行棉花种植,规定:凡是有五亩以上土地的自耕农,必须种半亩棉花。

种的好,可免租免税。

受益于老朱的手段,到了朱允炆时期,明朝的棉花产量已然相当可观,并逐渐从“奢侈品”,转入“人无贫富皆赖之”的日常生活用品。

数十万边军可以在冬季安稳守护北方,其中一个物质基础,便是棉衣,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棉甲。

棉甲,不仅制作简单,成本低,保暖性好,而且重量轻,对火铳、弓箭等有着不错的防护力。

毕竟传统重型铠甲耗费太大,明代钱不多,棉花不少,便用棉甲取代部分重甲。后来清军在火器方面吃了大亏,将棉甲作为主流装备。

朱允炆打算将纱布、绷带、酒精弄出来,用来改善军队医疗。

最新小说: 黄金瞳:在资本深渊凝视永恒 假千金今天也没有掉马 九零流产夜,我成豪门活阎王 怒踹渣男后我攀了京圈大佬的高枝 超次元战争游戏 人在尘白禁区做内衣设计师 嫡女撩夫:渣男他哥是王爷 大佬夫妻每天虐渣撒糖 无上杀神 大魏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