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春,三月。
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废除中书省,不在设立丞相!
大批官员被牵连革职。
一时之间,吏部找不齐人手来填补六部官员空缺。
“刘崧!”
朱元璋眉目含怒,指着刚上任不久的吏部尚书刘崧,气得差点拿起御玺砸人。
“朕之大明,万万人口,半个月还找不齐填补空缺的官员!”
朱元璋暴怒,应天府朝堂上,一众官员皆俯首。
刘崧更是差点吓得跪下。
说起来。
刘崧也是满腹委屈。
胡惟庸一案两个月,牵连的大小官员近几千人。
他刘崧才上任尚书不到一月,吏部都没能理顺,去哪儿找几千人来填补空缺。
上首的朱标张嘴想求情。
看到朱元璋冷眼横过来,顿时吓的将求情的话咽了下去。
小半响朱元璋才平复怒气。
他这发怒,也不过是做给朝堂六部官员看的。
宰相胡惟庸他朱元璋亲自拿下的。
拿下宰相,彻底终结相权!
皇权独尊,历朝未有之壮举!
“哼!”
一声冷笑。
朱元璋低头审阅刘崧的奏折。
应天府受牵连的官员最多,六部的大小官员与应天府县府的官员革职近人,都需从周边县府调人。
刘崧的奏折上统计周边各县府的举荐、调任的人员只有多人。
“奇了。”
朱元璋抬头问道:“这赤山县怎么一个可调用的官员都没?”
赤山县,距应天府不到百里。
算得上天子脚下,人口不算少,也还算富裕,官员、读书人都不算少。
调任官员填补空缺算是升迁。
朱元璋想不通。
这赤山县的官员县令、县丞不想升官?
赤山县有功名的读书人都不想当官?
周边其他县府都能举荐三五十人,这赤山县怎么也有上百个秀才、贡生。
居然一个举荐的人选都没!
有大问题!
“赤山县?”
朱标走来出,禀告道:“父皇,这赤山县倒近年来是有些怪异。”
“我记得赤山县前几任县令、县丞、县尉,都上任不到三月就辞官了。”
“哦?”
朱元璋眼神眯起,冷笑笑道:“还有这事?”
上任不到三月,就辞官?
朱元璋想来,恐怕是被迫辞官!
这赤山县大有问题!
“正好咱这几日烦闷,赤山县又不远。”
“朕到要去瞧瞧这赤山县有何怪异?”
……
赤山县。
官道上,接踵摩肩的车队排出近十里。
车队中间的一俩马车中,坐着一家四口人。
为首的半百老者撩开马车门帘,冷眼打量前后的车队。
“车辙不浅,还有游侠相随,想来这些马车运送的货物价值不低。”
“这多商队,赤山县什么时候冒出个巨贾?”
“重。”
坐在老者边上的妇人,猜到朱重的想法,忍不住告诫道:“虽是商人,但都是我大明子民,你可别胡来。”
“咱就是好奇,没别的意思。”
老者干笑道:“应天府都没这么多商队。”